最近网络热点文章💠《姓氏探源:从未衰落的孙姓》,很多网友都想阅读✨姓氏探源:从未衰落的孙姓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我姓孙,祖籍是山东。是清朝移民闯的关东。虽然姓孙,却是对为什么姓孙,孙的起源一点也不清楚。从小人们就调侃我,姓孙,是见人小三辈。当时也一笑了之。常常以位居《百家姓》第三位自嘲。最近,无论从网络上引擎搜索,还是孙姓网动态,孙姓起源颇为复杂,但是也从未衰落,在泱泱华夏民族里,人数众多。
一、《说文解字》中的孙
会意: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孙的繁体字是子加系,及是会意字,大概意思是,孙姓人的子孙将会像绳子一样绵延不绝。同本义
本意:《说文》:孙,子之子曰孙。《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二、孙在《百家姓》里为什么排第三
《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现浙江杭州)的一个老先生所编撰的,他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当时皇帝姓赵,是国姓,赵姓第一。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钱俶统治浙江一带,宋太祖平定江南,有功入朝,仍为吴越国王。故首赵次钱。第三位就是孙,因吴越国王钱俶的妃子姓孙,李是南唐后主的姓。当时就有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与秦始皇高祖母芈月的姓有关,在三国时代,是吴国的国姓。可见姓开始排列是按照位高尊卑来的。
三、孙姓起源
孙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据史书记载,主要源自姬姓、妫姓、芈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与陈胡公,春秋时期卫国的孙乙与齐国的孙书为得姓始祖。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孙书是妫姓孙氏的得姓始祖。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根据《姓纂》的记载,其最早的祖先是周文王。周文王姬昌的第8个儿子初封康国,其地在今河南禹县西北,称康叔,在平定三监、武庚叛乱之后,把殷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卫国,都邑在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朝歌镇),因统治有方,成了卫国的始祖。卫康叔的儿子卫和,在周平王攻灭西戎时有大功,被赐为公爵,称卫武公。武公有子名惠孙,做了卫国的上卿,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以其祖父的字惠孙为氏,是为孙氏。《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世居汲郡。汲郡,就是今河南卫辉市。孙姓的祖先可以远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
2、出自芈姓,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
《唐宰相世系表》写道:又出芈姓,孙叔敖后,又齐陈无宇之子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子孙因乱奔吴,孙武为吴将,其后也。相传颛顼帝孙子吴回,继承他哥哥为喾帝掌管民事,赐姓氏为祝融氏。吴回儿子陆终,陆终生有六个儿子,第二子名季连,季连为祝融八姓之芈姓氏族部落首领。周康王时,季连的远代子孙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于荆国(今湖北南漳一带)。公元前689年,荆国迁都邑于郢(今湖北江陵),改号为楚,春秋时为战国七雄之一。楚王蚡冒的远代子孙名蒍艾猎,他就是有名的楚国令尹孙叔敖。孙叔敖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部),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氏的始祖。这支芈姓孙氏也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3、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
帝舜之族曾居住妫汭水滨,其后人才有妫姓。春秋时,妫姓陈国的国君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曾任陈国大夫,公元前672年,因好朋友太子御寇内乱被杀,恐受牵连,逃往齐国,改为田氏。齐景公(公元前547一前490年在位)时,田完的五世孙田书,为齐大夫,征伐筥国时有功,齐景公将其封于乐安(今山东博兴),赐为孙氏。后齐国内乱,孙书后人逃到吴国(今江浙一带),孙武是吴国的大将,就是他的后人,孙姓世居在此,至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大帝。这支妫姓孙氏也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4、出自复姓侯氏,避难隐姓。
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夏侯婴是沛人(江苏沛县)。夏侯婴自从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长期担任太仆一职,谥号为文侯。夏侯婴的曾孙夏侯颇娶的是平阳公主,因为和他父亲的御婢通奸,畏罪自杀,封国也被撤消。为了避祸,有一支改性孙。这支子姓孙氏也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5、出自荀姓,是战国时著名学者荀子后裔。
《汉书》:荀卿避汉宣帝讳改孙氏。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一支。这支子姓孙氏也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6、出自子姓,是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
《汉孙根碑》说:先出自殷比干。商朝末,朝纲混乱,纣王昏淫,纣王的叔叔比干,商朝的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这支子姓孙氏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7、出自他族改姓。
据史书记载,在古今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孙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族复姓拔拔氏改单姓孙氏,是为河南洛阳孙氏。唐朝安禄山的部将孙孝哲,官至大将军,安禄山僭位后拜殿中少监,就是契丹族人。
元代曾任大都督的塔海,其后世子孙改姓孙,定居于山西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盂县秀水镇东白水村。明朝初年,朱元璋禁止臣民使用胡姓,胡姓多为复姓,象公孙、叔孙,长孙,土孙、王孙之类的复姓也在被禁之例,这类含孙字的复姓不得不省字而改孙氏。这些家族于是成为孙氏族的又一庞大来源。除以上带孙的复姓改为孙氏外,另外还有孟孙、仲孙、季孙、室孙、宫孙、大孙、唐孙、县孙、颛孙、臧孙、扬孙诸姓氏,在明朝初期省文改姓的过程中,亦大都改为单字孙姓。
清朝满洲八旗姓孙佳氏全族改孙氏。满族建立清朝之后,把八旗统治制度推行天下,在原来的八旗中,有部分汉人沦为满人奴隶,后多与满族融合。如《清朝通志》卷八《氏族略》满洲旗分内尼堪姓:孙氏,孙天保,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抚顺地方,任护军参领。又台尼堪姓:孙氏,猷;尚,正黄旗人,世居盖州地方,国初来归,其:孙梦柯,任三等侍卫。清朝,满族仿汉姓已成普遍现象,孙佳氏取其首音,选孙作为姓。朝鲜族人的一百多个姓氏中有孙氏。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阿昌族、哈尼族、土家族、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孙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迁徙分布和人口数量
1、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人。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春秋初,姬姓孙氏一直世袭卫国的上卿,权倾一国,孙姓在河南地区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发源在山东的妫姓孙氏发展得蓬蓬勃勃,尤其在战国时期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武,其子孙明因父功而封富春侯,封地在今浙江富阳,形成了孙氏的南方著名郡望吴郡。
秦汉以后,妫姓孙氏成了全国孙姓的主力,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三国时,孙坚父子在江南建立了吴国,孙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在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中原和江南的孙氏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一批孙氏名家大族。到了唐宋时期,孙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据资料记载,有一支孙氏世居河南陈留。唐僖宗时,这支孙氏出任中书舍人、两浙节度使。他有个儿子名叫孙俐,文韬武略,很有才能。当时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孙俐被朝廷选为佰将,带兵征战在闽、越、江右一带,立了军功,被封为东平侯,他和家人定居在了虔州虔化县(今天江西宁都)。唐朝末年,孙氏族人从河南光州(今天河南潢川)迁入福建泉州。
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第一句就是赵钱孙李,可见孙姓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早在春秋战国开始陆续东渡日本,北上朝鲜,移居东南亚,移居欧洲,开发美洲。明末清初,孙姓也进入了台湾。
2、人口数量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孙姓大约有一百零五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5%,为宋朝第十一位大姓。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孙姓大约有一百一十九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8%,为明朝第十四大姓。当代孙姓的人口两千二百一十五万人,为全国第十二位大姓,在台湾省名列第四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孙姓人口由119万激增到22000万人,增长了近20倍。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分布于安徽、黑龙江、河北、辽宁、江苏、吉林,这六省又集中了42%。山东为当代孙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孙姓总人口的16.9%,占省总人口的3.3%。占省人口比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的3.5%和吉林省的3.4%。
以长江为分水岭,孙姓显示了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华东沿海省份连接东北三省的孙姓分布带。在最近的600年期间,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其特点是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强劲地回迁,同时,出现了黄河下游的孙姓人群向东北地区的大量移民。
孙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山东、京津、河北大部、黑吉辽、内蒙古东部、苏皖北部、河南东端,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8%以上,最高可达4.3%,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6%,居住了大约56%的孙姓人群。在陕西、山西、河北西部、宁夏大部、新疆西北、内蒙古中部、河南大部、湖北北部、苏皖南部、浙江北部,这一区域的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2%一1.8%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2%,居住了大约24%的孙姓人群。
五、郡望和堂号
1、郡望
汲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乐安郡:东汉朝永元十年(戊戌,公元98年)改千乘郡置国,治所在临济(今山东青高苑镇),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博兴市高青县、桓台县、广饶县、寿光县等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改为郡,治所移至高苑(今山东博兴)。南北朝时期移治到千乘(今山东广饶),隋朝初期废郡改东安县(今浙江富春)。
东莞郡:西汉时期有东莞县,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汉末建安初年(丙子,公元196年),分琅琊郡、齐郡置城阳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八县。晋朝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改置为东莞郡,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东南一带,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末年废黜,其时辖地在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莒县一带。今广东省东莞市建制置于唐朝,后世所称东莞皆指广东沿海的东莞。
吴郡: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东汉王朝分会稽郡置吴郡,治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区包括建德以下钱塘江两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吴郡之内。三国时期孙吴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一个吴郡,治所在乌程(吴青镇,今浙江湖州吴兴区)。
富春郡:秦朝置县名富春,晋太元中改富阳。五代吴越为富舂。宋复为富阳。辖区在今浙江省富阳市。
2、堂号
东莞堂、太原堂、江东堂、安庆堂:以望立堂。
乐安堂:因为田书伐莒有功,被封于乐安。
平治堂:因为孙叔敖把楚国治理得民富国强。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十三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他带兵西破强楚,北威齐,鲁,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映雪堂:晋朝时候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一代大儒。
六、历史名人
孙姓在历史上,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姓氏,历代的伟人名士辈出。《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孙姓历代名人521名,占名人总数的1.1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三位;孙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22%,排在第十五位:孙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26%,排在第十七位。孙姓主要的杰出与卓越人物:
孙书:字子占,齐国大夫(率兵打仗即为将军),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名显齐邦,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即今广饶县草桥村),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
孙阳:即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善相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等等。
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辅佐庄王称霸,功绩显着。主持修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作用。
孙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春秋战国时代的山东广饶人,是孙书的嫡孙。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编撰成《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春秋战国时代的山东广饶人,孙武的后裔。着有《孙膑兵法》。
孙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炎:乐安(今山东省广饶)人,三国时期经学家、训诂学家,着有《尔雅音义》。
孙绰: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西北)人,东晋文学家,玄言诗的代表作家。
孙安祖:清河漳南(今河北省故城)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与窦建德同举义旗,聚众入高鸡泊(今河北省故城西南),自称将军。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着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尊为药王。
孙过庭: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今存其所撰《书谱》卷上,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
孙云球:江苏省吴江人,明清时眼镜制造专家。着有《镜史》,另外,孙云球还创制了七十余种光学仪器。
孙承宗: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
孙毓汶:清代山东省济宁人,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刑部、兵部尚书等职。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省人。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着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
孙诒让:浙江省瑞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着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周礼政要》、《光绪瑞安县志》等书。
孙星衍: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校勘学家,被袁枚称为天下奇才。
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广东香山人。
孙禄堂: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赛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一代宗师,被公认为天下第一手!
孙麦新,原名孙培元,曾用名孙默心、铁克,1914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麦新创作的《九一八纪念歌》经冼星海谱曲,很快传遍全国。此后,他还创作了《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保卫马德里》、《只怕不抵抗》等著名作品。
七、孙姓宗族在世界的影响
2010年农历八月初三,孙姓宗族在乐安举办了孙武祭祀大典暨中华孙氏联谊大会,会议确定了各地区孙姓成立《地方孙氏志》。
2011年在厦门成立了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总会利用参加各种宗亲活动机会,分赴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泰国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大陆20多个省市,拜访各地宗亲,参观各地孙氏宗祠,交流和探讨谱牒编撰、孙氏文化研究的经验,拉近了总会与宗亲的距离,增进了宗亲的亲情,夯实了宗亲联谊基础。
2016年10月14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濮阳市孙氏文化研究会承办,濮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协办的中国濮阳·中华孙氏源流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08-31 07:59
上述文字是💠《姓氏探源:从未衰落的孙姓》✨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