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三毛,一朵远去的白云》,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三毛,一朵远去的白云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三毛,一朵远去的白云
三毛故居散记 白桦林
抗战时期,陪都南岸的黄桷垭镇先先后后涌来了无数流亡的异乡人,他们为躲避战火,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辗转千万里,流落到大后方,以图寻找一个安全的栖身之地。
黄桷垭镇地处市郊南山上,森林茂密,山峦沟壑险峻,人烟分散,在日机的大轰炸下,相对安全一点。这些异乡人一天天、一年年,忍辱负重,咬紧牙关,好不容易才熬过了八年,终于盼来了日寇投降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日思夜想的家乡光复了,久违的亲人还在吗?这些漂泊的异乡人,迫不及待地打理好行装,一江春水向东流,纷纷踏上了归程。
黄桷垭镇上的老街,一时间人去楼空,失去了往日的喧闹,渐渐沉寂。。
来自上海的律师陈嗣庆一家,在这里流亡经年,抗战胜利后,亦举家东归,迁居南京。一九四八年,又远赴台湾。陈家有女陈平,即出生于黄桷垭。她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台湾作家三毛。
新年伊始,时值腊月,这天,天空有点阴霾,小雨如酥,所喜不久就没飘洒了。我几经转车,打老远来到南岸黄桷垭,欲去寻觅那位已经远逝的奇女子三毛,在抗日烽火年代她的童年岁月里,留下的足迹,探寻那些尘封的往事。
黄桷垭,人道三毛曾住
几经打听,在热情的当地人的指引下,我沿着黄桷垭老街斜坡一路上行。老街长约七八百米吧,路面狭窄,两旁多为两层高的老屋,楼下门面做生意,楼上住家。那残存的秦砖汉瓦、古旧发黄的木板门窗,覆满藤蔓的斑驳老墙,无不显露出岁月的苍桑。
这些年来,老街几经修缮,昔日的青石板已变为水泥路面。目前这里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升级改造,美化外墙、完善地下排污管道等设施,要打造成具有重庆历史文化风貌的老街,我们满含期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三毛曾住。
临近老街尽头,比邻那条远近闻名的黄桷古道,三毛故居深藏在一条窄窄的、静静的小巷里。老街上无任何指示标记,若不经街坊指点,很难发现。仅在小巷底端墙上,见书写有来三毛故居品茶,吃南山泉水豆花家常菜大字,就知道不远了。果然,转过一道弯,就见一座小院,砖柱上张挂着三毛故居闲散茶馆招牌,这就是我踏破铁履,寻寻觅觅,要找的三毛故居。不过故居已变成茶馆了,而且一道铁栅门紧闭,仅能透过栅格望见院子的一角。
正当我在院子外徘徊,感叹今日运气不佳之时,铁栅门打开了,一位中年女士走了出来。我忙迎上去表示,我要进去喝茶。她回答说,如今冬天天冷,顾客少,茶馆已很久没营业。我问她,能否进去看看,照几张相?这位女士略微迟疑了一下,很快同意了,嘱我出去时,务必把门关上。她还补充说,三毛故居没办成纪念馆对外开放,我们住在里边,有时不胜其烦。我连忙称谢,感谢她的好意。
我走进小院,站在里边四处张望,企望发现一点三毛一家当年生活的履痕,可惜难以如愿,不禁深感失望。不过,很快我又释然,生活中什么都在变,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谁能保证七十多年前的老屋一成不变呢?
我的第一印象,三毛故居如今俨然像一座大杂院,不知住着几户人家,锅瓢碗盏水桶毛巾杂物,一样不缺。街邻扩展的平房已占据了院子半壁江山。昔日的故居仅余一幢显得十分陈旧的老房,青瓦覆顶,半墙砌砖,也许是厨房吧,烟熏火燎,黑不溜秋。因主人不在,不便走进参观。根据三毛家人的访谈录,我们知道,这所房子原本是木壁,门房是由三块木板组合而成,有很高的木门槛,房子带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如今花园也早没了踪影。
余下的空地上,故居的住户,搭建了两个简易凉棚,摆上三五张竹桌、若干竹椅,花盆,办成了茶馆。周边墙上张贴着几张三毛1989年4月来旧居寻根的放大照片,还有一幅书写在木板上的三毛简介。茶馆老板大约想营造一种三毛文化氛围,引来更多的三毛粉丝。
小院墙上,不经意间,我发现了张贴的一份彩印台湾《联合报》文章,刊登的日子是2014年5月11日,通栏大标题为《三毛故乡在重庆,故居变茶社》,并配有三毛1989年回渝在旧居的两张照片及特派记者林某在茶馆的照片。文中的提要,我觉得尤其简明扼要,现照录如下:
远方的故乡隐身山城古道
青瓦小木屋出生住到六岁
八九年回乡很多乡亲陪伴
现在是公房盼粉丝来朝圣。
三毛童年生活碎片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祖籍浙江定海,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南岸黄桷垭。
抗战时期,三毛的父亲陈嗣庆、母亲缪进兰,原居住上海。1937年底,上海沦陷之后,律师陈嗣庆暂别怀孕的妻子,逃出了孤岛,先行来到大后方重庆。后来,缪进兰也只身一人,带着出生不久的大女儿陈田心,千里迢迢,赶赴重庆团聚。不久,陈嗣庆的哥哥陈汉清也带着家人抵达黄桷垭,他们在南山上开始了艰苦漫长的流亡生活。
年幼时的三毛独立而又冷淡,不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一个下江人小孩,也没有当地小伙伴来找她玩耍。当时,黄桷垭老街热闹一些,走出老街,周边都是荒郊野地。她家附近有山林,林子边还有野草丛生的坟地。多年后,她的父亲在《我家老二三小姐》一文里写道,三毛两岁时,很喜欢在重庆住家附近的一片墓地玩耍;其他的小孩看到阴森森的坟墓,都躲得远远的。但是三毛经常在坟头上玩泥巴,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也不觉得害怕。
三毛的故居门前原来有很大一块院子,院子边有棵高高的黄桷树,浓荫蔽日。院坝里有一架秋千,三毛和她的姐姐陈田心经常在院子里玩耍,在那儿荡秋千。陈田心长妹妹三岁,三毛每次都会荡得非常高。陈田心就在旁边着急,对三毛喊:再高你会掉下来!,但是三毛毫无惧色。陈田心回忆说:现在想来,四岁的小孩就可以荡那么高的秋千,说明在三毛以后的生命里,那种勇敢和无所畏惧是从来都存在的。
三毛家的厨房有一口大水缸,家里的大人都不许小孩靠近这个水缸,担心会掉下去,但是三毛偏不听。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她趁大人不注意,悄悄溜到水缸旁边,不知怎么掉下去了。等大家发觉时,吓得半死。也是命不该绝,她的头已没入水中,双手撑在缸底,小脚在水面不停地扑打,发出哗哗的声音;正是这打水的声音让大人找到了她。等到大人们把她捞出来,她竟然不哭,吐了一口水,然后只说了一句:感谢耶稣基督,令家里人好不吃惊。三毛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有时带着她一起去黄桷垭的教堂做礼拜,潜移默化,小小的年纪,也学会了祷告词。
三毛家人的回忆录还说,三毛小时候非常爱看杀猪宰羊。过年的时候,重庆的习俗,要杀年猪,屠宰羊,过几天好日子。尽管国难当头,老百姓生活仍然要继续。年关一到,黄桷垭的街坊乡邻就开始忙碌起来。每逢此时,三毛就爱跑去看热闹,站在旁边从头到尾,不动声色,脸上有一种对劲的表情。后来,知道三毛这一爱好的人曾经做过各种解读。有人认为,三毛年幼,不懂生死,无知者无畏;也有人认为,三毛目睹了宰杀牲畜的残酷血腥、看到了生命的悲剧,心中留下抹不去的阴影。看透生死,可能影响到她往后自杀情结的形成。
陈家流亡到陪都的那几年,重庆人民正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日寇的飞机对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长达五年半的战略大轰炸。市民伤亡惨重,哀鸿遍野,成千上万栋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带一片断垣残壁。从地处南山上的三毛故居,可以望见山下长江对岸的城区日夜火光冲天,爆炸声不断,令人愤怒,又心惊胆战、刻骨铭心。
黄桷垭虽处郊外,也不能幸免,日机随时也飞临山上投弹。有一次,同处南山、仅相距几公里的黄山中国抗战指挥中心遭数十架日机轰炸,蒋介石先生险遭不测。
2011年元月,陈田心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曾经讲过这样一段往事:小时候,对日本人丢炸弹的印象最深刻。那时妈妈抱着陈平,牵着我,往防空洞里挤,声音好大、好清楚,里面都是人。空袭结束,很多人没躲进去就这样没有了;家里的院子还被炸出个大洞。三毛也是,我们对小时候逃难的事记得特别清楚。
陈田心和妹妹感情深厚,曾与三毛一同度过在大陆的童年生涯,并且一路看着三毛从叛逆,到流浪,到悲伤、潇洒,最后走上自杀的路子。这位大姊,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她口中的小妹相知相惜,也最能理解三毛的特质与人格。陈田心告诉记者,
她从小和一般人不太一样,特立独行,像我只知道乖乖上学,她就比较敏锐,在各方面表现都不一样,思想、说话、优越的语言能力,都很杰出。三毛从小英文就讲很好,也没有看他怎幺在学,后来到德国也是一样,还在德国考到德语老师的正式执照。
三毛这个笔名怎样来的呢?三毛早年曾对人说,是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另一个原因是觉得自己写的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姐姐陈田心说,小妹小时候很爱看书,什么书都要翻一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实在非常受欢迎,连我也在看。在她的心里已造成很深的影响。《三毛流浪记》的幽默应该给了三毛很大启发。
1989年4月,一个春天的日子,三毛回到久别的故乡重庆黄桷垭,寻找她儿时生活过的老屋。她在故居伫立良久,拍了一些照片;又在老街上停留参观,就默默离去,人们谁也猜不着她思索过什么。
岁月如烟,故居物是人非,这里毕竟是她人生开始第一声哭啼,跟着母亲吖吖学语,蹒跚学步的地方,她岂能没有感触?当年,黄桷垭老街的石板路上,曾经留下了她和亲人的多少足迹。也许,三毛的心中早已思绪千。月是故乡明,走遍万水千山,她也要执意回到故乡来看一看,那行动流露出的浓浓的乡情,尽在不言中。三毛重回她人生的起点,了却夙愿。
谁知一别故居不到两年,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台北就不幸走了,真的永远的走了,令多少对三毛一往情深的铁杆粉丝,怅然若失。黄桷垭,三毛今生不再来。她到底是为情所困或为病所困,或兼而有之,不得而知。三毛告别了滚滚红尘,去寻找那梦中的橄榄树去了。
那一支动人的歌
此刻,在这寂寥的院子里,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三毛作词的那支动人的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我的故乡在远方······
那些年,台湾歌手齐豫深情演唱的由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风靡海峡两岸,不知打动了多少听众的心。那优美的旋律、广阔的视野、淡淡的乡愁,那对远方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无不引起人们的热爱和共鸣,历久不衰。
三毛,一位传奇女子,特立独行,敢爱敢为,崇尚自由,浪迹天涯。她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了不知多少人!真是说不尽的三毛!在华人世界,尤其是在年轻的知识女性中,拥有无数粉丝。她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三毛走了,她的父亲陈嗣庆沉痛地说: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
台湾著名作家司马中原这样评价三毛:
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为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籁。
黄桷垭是三毛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如果将她比作一片云朵,这片云朵就是从这片飞翔着小鸟、山间小溪叮咚的故乡南山冉冉升起,浪迹天涯,随风飘到了宝岛、飘到了撒哈拉、飘向了她那梦寐以求的、缥缈的远方。
她是一朵洁白的云,也是霞光中一朵绚丽的云。
2017-1-13
发布时间:2019-08-28 18:10
上述文字是💠《三毛,一朵远去的白云》✨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