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散文 > 散文随笔 >

⭐老家是红色根据地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老家是红色根据地》,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老家是红色根据地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我的老家山东省平度市乔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根据地,是平度抗战的星火之地。据史料记载,老家曾是抗战时期县委机关的驻地,也是中共南海地委的常住村庄。在拥有138万人口的平度市,大凡上了年岁的人,提起我老家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定会说:那可是老革命根据地。每每听了,我心里都美滋滋的,因为这是对我老家的熟悉和肯定。
  这种肯定可能源于村里出了一个新中国成立前即任平度县长乔天华,因这是老县长的老家嘛,自然许多人就会了解;也可能是因为老家是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抗战时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十里八乡乃至整个平度都闻名;还可能二者兼而有之,既有老县长的威望,又有老家抗战的影响,乔家已经成为大多平度人民心目中所熟悉的名词。
  出于对老家的热爱,有时我就不免大胆地设想,抗战时期,平度县委选择老家作为根据地,一如当年伟人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作为根据地,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老家三面环山,位居胶东著名抗日根据地大泽山南麗,是整个大泽山根据地的关隘。这里山林茂盛,山洞居多,易守难攻,隐蔽藏身之处很多。当年为了防止日、伪军的突袭,平度抗日武装发起人乔天华、罗竹风、刘文卿等经常在老家的先生地八文章石胡同等山坳里秘密召开会议,研究与敌周旋斗争策略。有时还带足干粮、咸菜,连续几天几夜驻守在石胡同的两个大山洞里,机智灵活地与日、伪军周旋,这样的有利地形便成了平度抗战的有利根据地,当年也正是利用这有利的地形,才保存了抗日武装势力,抗战时期,日、伪军对潜藏在老家的抗日武装力量恨之入骨,抓着一个杀一个,并悬赏捉拿平度抗战发起人乔天华。可日、伪军刚到村南的东西路上,站岗放哨的就把假树拉倒,在村里大槐树放哨的一看就敲响了大钟,有人把大胡同的大门一关,乔天华、罗竹风等抗战人员早就跑得不见影了,躲进了山坳里、山洞里。日、伪军进村扫荡了不知多少次,次次都扑了空,正因为这样,日、伪军对老家恨得出了名,驻守在老家的抗日武装力量因长期与敌迂回北山周旋而出了名。
  从另一个角度讲,老家是平度县抗战发起人乔天华的家乡,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驰骋疆场、转战于胶东一带,是胶东大地上的一个著名的、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也是平度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家乡人民一直因脱颖而出了这位抗战英雄而骄傲和自豪。
  1932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指定乔天华为烟台特支代理书记,同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迫离开烟台来到青岛,这时,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重新组建,乔天华任青年委员兼左翼党代表,俞启威(黄敬)任宣传委员。1934年,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乔天华调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被捕入国民党监狱。
  1937年8月,国民党迫于抗战压力,释放政治犯,乔天华被释放出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乔天华暗自下决心,继续投身抗日洪流中,四年的监狱生活的折磨,使乔天华更加刚毅,他背着父母、妻子向青岛、上海等地发信,寻找地下党组织,询问全国抗战形势。几天后,终于寻找到了地下党组织的线索,并立即靠拢地下党组织,准备拉起队伍和敌人决战,从此开始了他抗日救亡的革命生涯。
  起初,乔天华在本村秘密组织起抗日五人小组,因本村群众团体、党组织建立比较早,群众基础好,很快成立了20多个小组,组成一支不小的队伍,乔天华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灌输革命道理,并发动大家努力搜集大刀、长矛等武器,用来武装自己。乔天华还动员妻子献出多年的积蓄,雇请铁炉匠,打造了40多把矛头,分发给大家。乔天华还组织加紧侦察,准确掌握了东十里堡伪区长李云斋、贾家莹村的几家藏有枪支、弹药的大户等信息,在1938年的除夕夜,乔天华在老家的东河滩上,迅速集合起200余名抗日小组成员,拿着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去夺枪。先是闯进了伪区长家,因初战缺乏经验,结果他家的30多支步枪一支未获。于是,乔天华遂命令紧急集合,进行秘密部署,在贾家莹等村抢夺了60多支枪,具备了一定武装实力。
  乔天华在老家打好基础后,在敌人戒备森严的情况下,以老家为中心,秘密利用乡亲、亲戚等关系,逐步向外延伸,发展抗日武装,在附近的正涧、窝洛子、古村、陡沟等山村的贫苦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秘密成立起若干抗日小组。在老家的大石门、小石门、东山等地与刘炳章、刘文卿等取得联系。他先后组建了七支、共3000多人的抗日队伍,被称为游击队贩子、兵母子,他迂回老家北山的先生地八文章石胡同等山坳里,指挥全县抗战,历经战争的烽火,曾担任南海独立团团长、平北县人民政府县长,身历数十次战役,每战必胜,战功显赫,被誉为常胜将军。日本鬼子对他恨之入骨,抓不着他,就烧他的房子,他家的房子被敌人烧过3次,但始终没有烧掉他抗日的决心。
  乔天华的妻子韩树亭是抗战时期的老家党支部书记,也是平度县第一位女党支部书记。她发动村民做军鞋、筹军粮,为游击队保存文件、财物和枪支,提供食宿,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伤病员,军民情谊深,共同打敌人。解放平度城时,乔天华的妻子组织家乡人民绣着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平度城头的12个鲜艳大字,一针一线都凝聚着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她还组织乔家村有志之士、进步青年参军报国,英勇杀敌上战场,当时涌现出许多妻送夫、父送子参军参战的感人故事,老家参加游击队、八路军的举全县之首,被日、伪军称为八路窝,闻风丧胆。
  受乔天华和老家红色根据地的影响,热血青年、进步人士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1938年前秘密加入党组织的就有20多人,我的祖父乔星一就是1938年10月入党的老党员,1939年被平度县委委任为一区区委书记,乔乐农任区长,乔礼卿是平度县政府三科科长,1939年8月,平度县一大在旧店镇东石桥村成立时,全县仅有20多名党代表,而我老家就有乔子元、乔天祥两名党代表,这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也是值得老家人引以为自豪的。
  受乔天华及党组织、群众团体的影响,家乡人民提起日本鬼子就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参加抗日抗救会、妇救会等组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老家是红色根据地,在抗战的紧要关头,胶东军区司令员高锦纯委派当年武艺高强的乔明志(电影《桥隆飚》的原型)驻守我老家,给乔天华当保镖,随后成立了便衣队,专门负责接应乔天华、罗竹风、刘文卿、刘炳章等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乔明志因而与家乡人民有了很深的历史渊源,有不少人曾问过我:《桥隆飚》的原型是不是你们老家的?听有人说乔明志是你们村的?我就一一回答他们:听老家的老人讲,桥隆飙的原型乔明志不是我老家的,是潍坊一个叫朱里村的,不过抗战时期在我老家住了很长时间。乔明志与家乡人,不是一个村,胜似一家亲,在战争的生死关头建立了骨肉情谊。素有神枪手之称的乔明志教会了乔天华儿子打枪,培养出了一名13岁的小八路。
  在这样一个红色根据地里,也早已被日、伪军称为八路窝,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家乡人民恨之入骨,恨不得斩尽杀绝。于是,老家这片红色根据地里的人民为抗击日本侵掠者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出了巨大牺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抗战时期,汉奸领着日本鬼子到老家专门烧八路的房子,指着房子问:这栋是不是?是。这栋是不是?也回答:是。把老家大胡同附近的房子几乎烧遍了,最后,日本鬼子也心烦了,气得打了汉奸两个耳光,骂道:他妈的,哪有这么多八路?其实,老家远不止这些八路,到新中国成立后核实牺牲的烈士时,老家就有49名之多,据全县1700多个村之首。我家五服之内就有3名烈士为国捐躯,我的一个堂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开了胸膛,露出了肠子,他用手一边掖着,一边与敌人搏斗,最后倒在血泊中。我的堂祖父化装成一个拾粪的,清晨去送情报,走到几里外的公沙村附近时,被敌人识破,当场惨遭杀害。
  老家49名烈士的背后都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49名烈士的献血染红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埋葬在老家村子的北头,有的血肉模糊,已辨认不出模样,就合葬在他们共同战斗的地方,立了一块无名碑。这里,就被称为八路崖。后来,大部分烈士的尸骨迁移到了平度县烈士陵园。
  老家里历次战争的幸存者,在人民军队里都荣立赫赫战功,有3人成长为军队军级以上将领,有国防第25训练基地司令员乔平、副司令员乔正才,有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乔战平。还涌现出了数十名团级以上军队指挥官。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弘扬抗战时期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受乔天华之托,亲自为老家题写了乔家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碑文,家乡人民为革命烈士、已不在世的抗战老干部、老党员都立了纪念碑,正在兴建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告慰抗战先烈的英灵。
  乔家-我可爱的家乡,我为生长在这片光荣而神圣的土地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片红色的土地养育了我,根据地光荣的称号鼓舞着我,抗战的动人事迹震撼着我,先辈的抗战精神激励着我,使我这个流淌着红色根据地血液的后人,始终在追忆过去,缅怀先烈的征途上,在鲜红的旗帜下奋发前行
  乔显德
                            

发布时间:2019-08-20 07:21

上述文字是💠《老家是红色根据地》✨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你的幸福才是唯一

亲爱的,春节你被亲朋好友逼婚了吗? 你会问我,你呢?我没有。因为我没有同任何人一起过春节,包括父亲母亲。都说春节是全家团圆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而我一个人不是往返于电影...

[散文随笔] - 2022-10-26 05:29:09

拾稻穗

拾稻穗 远去的六七十年代,老家的孩子们都兴捡稻穗。因为稻穗是一线一线的,所以我们老家又叫捡禾线。 捡禾线,就是到了收割季节,大人们在稻田里打稻子时,孩子们背着蔑篓箍...

[散文随笔] - 2019-08-02 21:25:08

南行记之二

南行记之二 时间:1993年5月4日 今早6:15开始杭州一日游。我们游览了西湖三潭印月。导游小姐吐莲花妙语如珠。把我们的兴趣提到极致,西湖给我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她讲,当仲秋佳...

[散文随笔] - 2023-06-24 21:13:58

小巷深处

小巷深处 下午三点光景,偏西的太阳出现了一种眩目的金黄。 兰店门口及四周墙上像抹了蜜一般,泛着金灿灿的光亮,店里的试衣镜宛如金属,也反射着灼人的太阳光。 一辆红色小车...

[散文随笔] - 2019-09-06 07:02:54

安息吧!我的灵魂

安息吧!灵魂 激动了一个星期的人们终于归于平静了,节后的狂欢终究是留不住的,就像生命一样流逝。院落沉寂了7天又开始被上班族们的私家车覆盖,此时此刻,这些都与我无关DAY...

[散文随笔] - 2022-10-25 22:49:33

岳飞之死的必然性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下到三岁小孩上至耄耋老人,对这首词早已深深地印...

[散文随笔] - 2019-08-09 05:17:14

彼岸灯火,人间过客

编辑荐: 我可以,只是欣赏彼岸灯火的美,而不再过问,隔着滚滚江水的两岸,藏着怎样的故事。不再贪恋风景,只是走走看看,和行人擦肩而去,不回头的一路向前。 多希望有一个...

[散文随笔] - 2022-09-28 16:39:52

凤凰琴

凤凰琴 原成都市32中初67级5班下乡知青石建华 现在的年轻人,绝对不会知道什么是凤凰琴,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凤凰琴,到底是个啥模样?而这凤凰琴,却在那难忘的知青岁月里,给我...

[散文随笔] - 2019-08-11 18:17:54

中秋之夜——露已白,月正圆

黄昏渐渐消逝,夜幕在期待中拉下,明月悄然划上夜空,中秋之夜终于降临。 白露已成往日,中秋今时到来,此时,露已白,月正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华朗照,星辰熹微,光华...

[散文随笔] - 2022-05-13 09:35:12

春节读书

我讨厌手机,尤其是春节时段的手机,感觉中华民族最美好的春节时光里,手机占据了我好多宝贵的时间,那些无聊重复复制转发的所谓问候,那些无聊的快手抖音充斥了手机空间,也...

[散文随笔] - 2022-01-27 23:58:44

嵩溪福谭寺--纪念巫罗俊而作

青山环抱的嵩溪黄沙渡福潭寺,是早年为了祭祀闽黄连镇(宁化、清流)开山鼻祖巫罗俊所建,历经风雨,几度兴废,如今以更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那个生活于隋开皇二年(公元...

[散文随笔] - 2023-06-29 06:18:54

听你

1听你 我说我既在田垄上生,就干脆做一朵自由自在的蒲公英吧。你说我应该去做星星。星星们高高地挂在天上,我有它们那样高高的身姿吗? 你为什么总把我的丑陋,也当做俊美?有...

[散文随笔] - 2022-12-09 15:43:15

思维考虑回应,认知思考互动

编辑荐: 经营的变动意味着新认知的开始,精神的改变意味着思想的转变,方向的变化意味着路途的改观。 现在的改变意味着思维的经营。 从择选方向起,思维有了变化。从掌握路途...

[散文随笔] - 2022-02-14 21:09:36

谦让为德,争也君子

麦收时节,乡间的小路上愈发的狭窄,本来二十分钟的车程,硬是开了五十分钟。停车避让似乎成了常事,不过心里隐约感觉到有一种不平衡作怪。谦让是一种美德,更何况注意避让行...

[散文随笔] - 2022-06-08 22:09:40

一个人的悲伤

今天早上一如既往的起个大早,流水线式完成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必修课,然后出门,上班。一路上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到公司后一定要先给外甥打个电话...

[散文随笔] - 2023-06-25 08:36:46

阳朔的西街

对于阳朔,我早已满怀欣喜,终于要目睹少年时在课本上见到的风景,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道在心间萦绕过多少日子,如今终于可以去一饱眼福。 随着离阳朔越来越近,一座座秀...

[散文随笔] - 2022-07-10 14: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