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六月,怀胎六个月的我从长沙飞回新疆老家养胎。十点出发,安检,检票,托运,登机,空中275分钟,落地乌鲁木齐机场T1航站楼。再紧急搭乘40元的机场出租转至T2航站楼,再次新疆式安检,检票,托运,登机,空中飞行50分钟落地伊犁。
伊犁机场地理位置较偏,我和母亲两人搭乘机场出租前往客运站。错过了直达村上的大巴,不得不转至县里,再从县里碾转搭乘通往村上的小面包车。
那天的长沙阴雨绵绵,隔着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和四千多公里的路程,新疆则是天朗气清,碧空万里。太阳高高挂在院落的白杨枝头上,不遗余力地挥洒着光芒,它不曾像我这般急切的渴望归家。
我就是在这艳阳下推开了家里的铁大门。
我家的房子是老式的廊台格局,上三层台阶至开放走廊,走廊宽两米,三间屋子,一间厨房。
我的奶奶正坐在中间的台阶上晒太阳,她的身子倚着上层台阶,两条腿四仰八叉地落在下层台阶上。奶奶身后的柱子旁放着两株年岁长久的超大盆三角梅,母亲在花盆内搭了粗枝梢,花藤经过几年的爬藤,已经将枝梢盘的满怀。三角梅花开的一簇簇,争相求红。
我的奶奶穿着她钟爱的赭石色棉衬衣,三角梅的艳衬的她脸色更显蜡黄,她的眼睛已经不怎么明朗,待我走近,她脸上的皱纹像复活的毛毛虫,爬行着挤出一个讶异的表情。
我从小到大和奶奶睡在一起。
我有两年多没见到她了。
我的童年记忆基本分为老屋和新家。我们家的老屋是传统的泥土房,外观无缘美观,却也被我勤劳的母亲收拾的整整有序,窗明几净。
我那未有印象的爷爷大概是个极为勤快的人,将这个小院整理的无所不包,简直是个百宝箱。苦仁杏,甜仁杏,红樱桃,白樱桃;光苹果树就分红富士,黄香蕉,红蛇果,冬苹果;有梨树,核桃树,李子树,桑椹树,枣树。
到了夏天,吃西瓜,吃甜瓜,没什么可吃的,就下地揪个黄瓜,西红柿。墙角种了大豆,就煮上一锅大豆,外院玉米熟了,就煮上一锅玉米,我们一大家族总是围在一起享用。
而这些关乎美味的记忆,在我们搬家后就所剩无几了,尽管老屋和新家只隔了三十米远的距离。
现在看起来款式老旧,陈设乏味的新家在当时我的眼里获得了极高评价,减分的则是新家那空荡荡的院子。
新家院子只在外围种一排白杨树,和围墙边角的那棵不太美味的小杏树,别无其他。
新院的乏味让我对一切看起来能吃的东西跃跃欲试。
新房的对面,是一片庄稼地,后来兴起野酸梅的时候,对面种了大片的野酸梅,过了小马路,跨了小溪,是一堵矮泥墙,为了防盗和防畜,矮泥墙内种着一排野杏树。
野杏树不同于甜杏树。老屋的两棵杏树枝干粗壮,拔地而起,上了枝梢,叶茂果繁。我们常常爬上树,跳上邻居家的矮棚,采个大丰收。
野杏树则枝干躯小,且枝丫繁杂尖锐,那杏子更是说不上的酸涩麻,我基本尝便了那一排杏树的果实,所以才会说用它来防盗防畜嘛!
至于老屋,我和表姐秀曾经有过几次偷鸡摸狗的经历,我们绕过二伯家的后院,爬过老屋那只有一米高的泥墙,溜到杏树下面捡杏子来吃。
我也曾经和好友琴去她家的那片杏林采摘,那是一条非常远且曲折的路,我们必须三绕四转才能到达。那片杏林紧挨着我家的田地,大概二百米的地方就是延绵的山丘。你看看,我们为了吃,可是走到了山根脚下。
纵然我对杏子的执念过于深,也不得不离乡南下,奔波几秋,那些以杏饱腹的日子已经相去甚远。
我记得那天的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候,从我家围墙望过去,透过院边的白杨树,看着太阳像一个大苹果被大山一口一口吃下去,那时的西边是红灿灿的火烧云,那是大苹果散发着出的最后的余香。
我的奶奶,在红苹果的余香里,带着小腹隆起的我走到后院的杏树前。那是刚刚种植两年的吊死干品种小杏树,还无法结很多果实。
我扶着奶奶走下一层高台阶,她用那双布满老年斑的干巴巴的手拨开一条嫩枝丫,又拨开几层幽绿的树叶,我看到,那里结着一颗大杏子,那颗杏子还泛着绿,这种没有完全成熟的杏子最为脆口。
我的奶奶,这个固执倔犟的老太婆悄悄给告诉我:今年长的不多,还没熟的时候,你的嫂嫂们就开吃了,我藏起来,她们都没看见。
你们看,多么固执又可爱的老太婆。
我在脑海中搜索着她每天查看战果时小心翼翼的动作和害怕杏入他人之口的内心活动的可爱模样。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那是五年级,还是六年级,我记不太清,元旦。
那天元旦庆,老师给每个同学分一个桔子。要知道,新疆不产桔子,而除了走亲访友,大家也没奢侈到需要吃几个热带水果来乐哉生活的境界。
那个桔子被我带回了家,家里有个木制的浅黄色高低柜,据说是我母亲的嫁妆,低柜有一层可滑动的玻璃,玻璃里面摆着待客用的茶叶,冰糖,桂圆,和盖碗茶。我的桔子就藏在最里层的那个盖碗里。
那时我和弟弟已经是留守儿童了,而我的奶奶晋升为留守老人。那天我的弟弟去了哪里?完全没有印象,我的奶奶去了哪里?也完全记不起来。
为了防止我的宝藏被人发现,我放弃了出去玩的想法,一个人在院里玩着无聊的游戏。
大概十分钟过去了,我去那扇铁大门外寻了寻奶奶身影。
没回来。
大概又是十分钟过去了,我再次去寻,依旧没有。
不记得将这套程序重复了几次,我终于按捺不住了。我回房间从盖碗里拿出那个桔子,桔子上包着一层保鲜膜,保鲜膜上贴着个什么字样的小标签。
我打开保鲜膜,先是犹豫,我拿着桔子再次回到大门外,朝着街道上下望了一遍,没有。
回屋之后将桔子放在炕头,我趴在炕头望着它,它的颜色很漂亮,比橙色还要更亮更黄一些。我拿起它,到鼻子前闻了闻,是和以前吃过的桔子一个味,接着我顺着桔蒂打开了一角,再闻一闻,掰了一瓣桔子放在嘴里。什么味?完全不记得了。
我重新将桔子放回了盖碗里。
我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无聊游戏,并且再次重复了我十分钟一次的寻亲工作。
半个钟头后,我再次按耐不住。吃掉了第二瓣桔子,并且在十分钟后,吃掉了第三瓣桔子。
直到我愧疚的意识回笼,我又一次将桔子放进那个最里面的盖碗里。
我不太确定奶奶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回忆总是片段式的拼接。不过我的记忆编织了完整的故事,受了那天黄昏的影响,我的记忆直接确定了我奶奶归来的情景。
那时的奶奶还是身体力行的老太婆,她依旧穿着钟爱的赭石色薄衫,独自走了很远的路。回来时也像这天,那个红红的大苹果已经做好了被大山吃掉的准备,它慢慢地用红色给西边天泼上了墨。
我迎她进门,将残缺的桔子送给她,那个桔子大概太酸太涩,又或许是又甜又蜜,奶奶只尝一口,最终又入了我的喉。
那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在一个午后,我挑了一个糯苹果切成泥,再从冰箱挑了个软蟠桃切好递给她。
奶奶将蟠桃送进嘴里,那一块蟠桃在她无风光的嘴巴里环游几圈,放才找到通行口,奶奶看了看我,将她那所剩无几,参差不齐,且发黄的牙齿呲出来:看,都掉完了呀!
看看,我家的老太婆吃不动了呀,怎么办呢?
发布时间:2022-12-31 00:24
上述文字是💠《奶奶和桔子》✨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奶奶的小柜子,黑黝黝的充满神秘感,一幅铜制的古风锁扣,更加显示出它的不寻常,它一直呆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似乎希望人们把它忘掉。 可是,不管谁忘掉它,我都无法忘记,...
1992年我高考落榜后,父亲咬咬牙不惜花费了1万多元巨款,给我买了农转非户口。通过社会关系让我招工进全民单位。那时我一个人在外租房,自己性格内向憨厚老实,加上车间领导临...
1月5日,是一个令我永远刻骨铭心的日子。1995年的这一天,在那个冷风刺骨的夜晚,我那操劳一生的母亲,静静的走了。 今夜,站在空旷的雪地里,在呼啸的北风中,我仿佛又看到了母...
早晨的阳光像是剪碎了,疏疏落落。清香的茉莉,淡淡芬芳 心里却不知怎样,凄凄凉凉。眼泪躲在眼眶里捉迷藏,悠悠荡荡 打开那扇木格的窗,你的身影定格在红木的门梁上。想要叫...
谁能潇洒的舍弃韶华 谁愿遗憾的走出尘世 在我仰头沉迷烟花的瞬间 流星划出了哀乐的前奏 等悲伤逆流成河 我才从梦中惊醒 那漫天的烟花 是为我酝酿的泪花 只是,陶醉于海市蜃楼的...
父亲一个人在家,有了问题想不明白,就打电话给我。冬天的时候他问我,安安,你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也没有嗅觉和知觉?对于这样奇怪的问题,我知道不需要回答,只要回问他怎么...
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上高一开学的第一天,我满怀期待着开始新的旅途,走在人生道路上。那天,大概是早上9点多,刚开始上第一节课,在我回答老师的问题后,班主任从教...
编辑荐: 这回忆的地平线,挖掘需要用心,初始需要密码,开启需要真诚以待,打开幸福的钥匙,就是知足常乐。如一株蒲公英,简简单单,任意在苍穹中,随心,随意,随缘,就是我...
生命是疼痛的,做女人是疼痛的,做母亲的女人更痛。 自从怀孕,体质就在节节下降。怀孕四个半月,突然昏倒在办公室,吓得先生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把婆婆催来照顾我。婆婆为了...
春意阑珊,柳条飘絮。 栀子花满树芳华,一如我层叠的心,一重又一重。 柔柔的五月,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时的我喜欢踮着脚,抬头看树枝上的栀子花,从叶间窥视它们的丰姿,...
大雪将至,窗子外面的北风呼啸肆虐。我泡了一杯清茶,坐在窗子跟前,静静的看,静静的想,任思绪飞延。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种感觉,就像上学时候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看窗...
朋友们在一起聚餐,最后一人要了一碗手擀面,不知为何,吃起来比着母亲做的差远了。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很苦,父亲在煤矿上班,一个月只有三十多元钱供我们姐弟四个上学,家里...
阳光灿烂的日子最适合出游,找个人少的地坐着,亦或是发呆也觉得是件赏心悦事,我就这么干了。 很长一段时间的阴冷天气,还夹杂着变异的流感,人们一直避开拥挤的公共场所,不...
树叶早就落光了,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毛毯,枝丫像威廉城堡里的那样乌黑,刺骨的寒风呼呼的吹着。在离村庄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干枯了的河道,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便成了村里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