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78岁的老父亲一句话:活一天算一天,哪一天死了,也不用给你们添麻烦了。
听到这句话,我扭头走出父母屋子,下定决心不再顾忌个人走在大家庭风头浪尖上:或被误解,被有所谴责,一定协助兄弟在众姊妹之间完成赡养老人义务。
平时,各自顾小家,遇事一定要齐心,抱成团为大家庭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尽一份感恩之情,感恩:“父母生我身,我报父母恩”。大家庭给予的温暖,曾在最困难的时候,唯有亲人伸出的援助之手。相亲相爱一大家人,便是你帮我来,我便永存感恩之心,假以时日涌泉回报。
时间飞逝,大家庭开枝散叶奔忙于各地,只有逢年过节,谁家添喜,谁家大事才能从各地聚齐,相互间协助,相互间捧场,相互间交流着感情。
转眼,父母年迈,我们也老了,我们的儿女带着他们的子女,喊我们老子辈啦。父母养育我们众多姊妹,我们岂能众姊妹眼看老人,痛失长子倍感殇痛,坐视漠然。养儿为防老,这份期望天意不留情带走了,心理过不了这个坎,老人才有了开头一句话。
怕什么,来什么,埋葬了意外事故走了的51岁哥哥,养老的问题被哥哥的儿女谴责。说是,年头他们爸爸走了,年后不顾他们和他妈伤心欺负他们了。说是没和他们协商,让他妈签字赡养俩老人了,签字的时候他妈妈哭了,我们谁理解。
其实,大家都是一家人,根本不存在谁欺负谁,而是,相互之间思想沟通出现了问题。我的哥哥,他可是大家血脉至亲,本意赡养老人,先不用嫂嫂参与,大家一致认为,不说吧又不合适,感觉不把她当做自家人。后来又协商,大侄子有工作收入也不错,也已成家,带着他行人情世故之事,就绕过了嫂子,避免她想多伤心。再说他爷奶从他姐弟出生以来,从情感到金钱资助相当的多,他担当他爸角色,让他爷奶欣慰度过幸福晚年生活。
没想到,兄弟找到侄子商量,侄子说,还有他的份?就没有下文了。兄弟才去找了嫂子看咋办?结果,就有了嫂子在众姊妹已签名赡养老人协议书签字时哭了之事。
兄弟,下学后出过意外事故,右手从手腕处截肢了,左眼还失明。兄弟,曾经事故后有过自暴自弃的思想与行为,我一边鼓励,一边引导:“现在社会都是靠灵活大脑才能赚到很多钱,不是四肢健全干力气活赚钱。多少人残志坚的故事摆在那里,你头脑聪明,更适合多动大脑过得更好,证明你也是好样的”。
兄弟一位好友说过:“看到我兄弟残疾,可怜我兄弟”。我立马反驳:“我兄弟是英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老天给他意外事故,他现在娶了贤惠的妻子,比别人家的妻子还优秀,兄弟不靠任何人,在老家开车运货,开个小小麻将馆,养了一双儿女,吃穿不比别人差就是好样的”。
人啊,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潜在力量有多大。这几年,企业效益不好,兄弟没有事情可做,来到我这个城市做过保安,干过快递员,现在送外卖,风里雨里带着妻子儿女确实不易,在外啥都要钱,儿女上学的压力也已渐渐变大。
三姐夫说:“在农村养老就是儿子的事,不让女儿靠前”。我说:“回老家前我爱人就让我儿子看着我,不让我靠前,免得话多得罪人,我们尽我们孝道就好。可是三姐夫你能做到,明明看到兄弟让他一个人扛下养父母,实在是难为了他,他也有心无力。我们姊妹多每人尽一份心,这样难度都不大,父母也会感到虽然少了一个儿子,女儿女婿也是他们的依靠,便会安然度日。孝顺女儿背后,更是有了一个好女婿做依靠”。一下都沉默了。
三姐夫是个能人,年轻时是个桀骜不驯之人,随着年龄增长,办事多了沉稳更具魄力。三姐嫁过去,没少被他气,现在俩女儿成家,儿子也快长大了,四张嘴巴对着他一人都是满嘴词汇,日子在老家过得也是人脉四方,算得富足。
大家庭微信群,哥哥儿女谴责我时,三姐夫给他们了一段话:“说我的本意,就是没他爸了,看到他爷奶心思感觉无依靠,女儿们看在眼里,体会到老人心情,做女儿的都愿意拿钱尽孝,做儿子份的他们更应该没啥说的”。
经历哥哥已去现实,我们四姐妹却显得格外齐心,平时也会拌个小嘴,闹个小情绪,但是在这次赡养老人事上,我们没有一丝推脱。我们的爱人,虽然略有微词,但是看到实情也是真心做到了一个好女婿。
其实,姐姐们有意晚点时日再谈赡养老人之事,其一,想着正月不说事,免得哪里出问题伤心。我在想:“老人赡养迫在眉睫,必须越早说定,越早实行越好。大家谁都伤心,这次大家聚到在一起不说好,各自去远方奔忙,再谈,又得等一年才能聚齐。时间是有大把,老人赡养各种问题能等我们吗?真是看一眼,少一眼,深怕下一眼便是遗憾”。
我找到兄弟把事实摆明,赡养问题解决后,大家各自奔忙,老人有事,统一账号有钱,喊谁都会立马走在前头,看病啥的也不用做难发愁。因为,以前父亲住院,喊三姐家开的车去的医院,刷卡都是三姐夫,结果,我们姐妹去时把钱给了我母亲,三姐夫一切刷卡费用就没有了着落。姊妹多有事商量挺好,要是让一个人扛,一次可以,一直下去也就没有道理,也会最终有情绪。
兄弟也明白其中道理,找到聚在一起打牌的姊妹说:“老人赡养不能再等,要是做难,他一个人扛”。就这一句话,谁都不吭了,因为,兄弟最小,现在生活也吃力,但他,依靠的还是自己。我接着说:“一日不说定,老人会咋想?想着长子没了,小儿子又残疾,女儿不想管吗?既然大家都有这份孝心,何必让老人多疑。再说,不能因为伤心,啥事都不做了,活着的人我们照顾好,死者才会安息”。
我按照大家意思起草了《赡养老人义务书》,都看了没意见,兄弟每人打印了一份,我在最后地方,第一个签上名字便走了。兄弟走时说:“等都捋顺了,签字了再走呗”。我借口:“老公今年单位值班,已在老家待一星期,事情既然说住就没有问题”。
其实,我走的急,也是怕让侄子参与赡养老人会有啥不顺,自己参与过多,就失去赡养老人有依靠的本意。我想的是,只要我们姊妹签名赡养,账目每月到位,老人心里就安定了,养老,防老也就没有问题。嫂子,以前每次回去我们都谈心,但,现在不是谈心的时候,不让误解早走为好。
结果还是,年前失去哥哥殇痛,年后说赡养老人,被哥的儿女谴责伤心。
不管怎样,被误解也罢,被谴责也罢,老人赡养问题已解决,希望大家同心,齐心做好赡养义务。
我相信时间会疗伤,会感悟到人间最真是亲情,最不会伤害的也是亲情,那日能够坐下,平心静气谈论,必能化解曾有的误解,曾有的不快心结,彼此懂得赡养老人是美德,更是子孙后代的责任,谁都不会被法律,被世俗套牢。而是做了:“于心而安,于理无愧,于情无憾之事”。
人生最幸福的事,便是:”您老了,我们来孝敬;我们老了,我们的儿女跟着学会了;儿女老了,世代榜样,都也学会了”。
后序:我儿子点评我,做的都是赡养他姥爷,姥姥的事,不是为了自己,没有错。要是他工作了,也会参与一份。其实,我儿子就是感恩他姥爷曾经的一句话:”离婚后,让我带着我儿子”。
发布时间:2019-05-07 13:19
上述文字是💠《为父母站在亲情风口》✨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冷露无声,秋水无痕。岁月无声无息的在时间的年轮上,悄悄滑过不留一点痕迹。母亲您放我飞翔,要让我在空中被风吹、被雨抽、被日晒、被树挡其实这一切我都明白。母爱的奥秘不...
写这篇文章的心情是害怕的,害怕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吃不到鱼了,每次回家都能吃上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一个必有的,就是鱼。这条鱼需要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一个很远的市集才能买的到...
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坐落着一个小村落。小路的尽头,有一间泥瓦房,有一位老人,站在门口瞻望着。那是时刻在等待子女儿孙们归来的外婆。 外婆是一个童养媳,八岁来到外公...
我对不起我的母亲。 母亲对我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基本没有和我谈过希望我将来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我能看得出来,她不希望我混的很差。可我呢,日子过的浑浑噩噩,不温不火...
昨天傍晚18时28分的高铁,在北京南站与女儿匆匆话别,女儿带着积攒一年之久的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妈妈亲人们的思念,准时坐上了早已预订好的G203次列车,12车厢01C号,看着女儿...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这是你最近张口即唱的歌曲,是首很欢快的儿歌,关键是歌词本身,你用来迷惑我们,也糊弄你自己。 11月1日,距离开学...
往事难忘(二) 晚上,独自散步时又回想起三十六前那难忘的一幕! 1976年的春末夏初,正是青黄不接之际。 酷热难当的中午,父亲要去距家二十里地的县城买回销粮。因为家里已经没...
六岁,一个天真的的时代,而你,看上去却是那么的惆怅。那时候,你的父母经常吵架,你只能待在一边偷偷抹泪,没有人安慰。有一天放学回家,你看见桌上放着一封信,然后你发现...
我能行孩子,这是你在小学一年级竞选小队长的演讲的主题,记得入学面试,你还穿着河西十幼字样的文化衫,老师就问衣服的来历,孩子说,我从两个月的时候就来天津了,我在十幼...
儿童的玩具,到成人手里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它的功能。对于大多玩具,孩子只是好奇罢了,摆弄几次便没了新奇劲,如果是积木可以变换多几种造型,那到时可以多吸引些孩子的注意力...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因为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子女,我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看书。突然,我的肚子痛了起来。由于当时是晚上9点...
纵观族之宗谱,犹如国之史录。谱书,可知子孙多寡,能见一族兴衰。谱者,普也,列累朝簪缨依依如昨,编各派变衍隐隐若现;谱者,补也,天有缺女娲补之,地有缺架桥渡之,史有...
后天是父亲节,尽管我很想打电话给他,可是话到嘴边的亲昵却别扭得生生咽下。爸爸,二十多年了,我还没有学会爱你呀! 如果满分十分,对不起,我只能给你三分。因为你,我得到...
有一天有人问我你现在最想念的人是谁,我毫无考虑的瞬间说出爷爷两个字,当时我也很惊讶,因为爷爷在我的大脑里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忆。 爷爷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奶奶在我三岁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