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次孩子发脾气,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赶脚。
但是过来人会用经验告诉你,孩子发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小孩子嘛,好哄。
所以很多人,拿“孩子发过的脾气”是不当回事的。
觉得,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然而发完脾气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沟通和复盘,很多人都忘记去做。
有的时候,孩子正在气头上,你转移注意力之后,他情绪已经平和了,你觉得没必要再谈了。
比如孩子非要买冰棍,你转头指给他一只蜻蜓,他看见蜻蜓忘了冰棍,大人自然不再提起。
有的时候,我们用大人的身份迫使孩子随了我们的愿,你觉得既然孩子从了你,就没必要再谈了。
比如超市里非要买类似的玩具,你拒绝,他大哭,哭完,不再接着要了,你觉得事情不都解决了?
还有些时候,事发时不方便谈,但事情过后,你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了。
比如,小表弟的生日宴上,女儿应该把点蜡烛、吹蜡烛、切第一刀蛋糕的机会都留给弟弟。
但是她很不甘心,生日宴上、亲朋好友面前,她大发脾气,在座位上闷闷不乐。
但马上被分到蛋糕,她又变得开开心心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我的女儿琴四月》
当暴风雨过去,海面平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把它们抛到脑后,甚至假装这些不愉快从未发生过。
但,如果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做错事情之后、哭过、闹过之后,我们不去沟通、不去复盘,就等于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02
不如,让我们先来预想一下孩子的20年后。
假如一个妻子跟她丈夫的相处模式,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方式,那么他们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也许妻子睡前忘记洗碗,第二天丈夫要冲一碗麦片做早餐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干净的碗可以用,而此时他已经要迟到了,他可能会生气的不吃早饭就出了门。
又或者,妻子认为周六的上午,丈夫应该抽出时间带孩子下楼玩一会儿,但丈夫拖拖拉拉找各种借口拖延,妻子摇摇头,只好自己带着孩子出去玩。
事后夫妻双方都不再提起这些事,甚至假装这些事从没发生过,继续其他家庭生活。
但是,这样发展下去,绝不会是一段健康长久的婚姻关系,里面会掺杂着各种委屈、不满。
很多时候,我们只想把一些烦心的小事压到水面之下,然后好似风平浪静的继续前行。
但不幸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养育一个孩子,那么就会给他的后半生埋下一个祸害。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发完脾气,事情依然不算结束。
研究表明,当孩子们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时,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会增强,并且会成为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冲突双方的情谊也会更牢固。
就像在健康的婚姻中,积极应对冲突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等待每个人都冷静下来,然后回顾发生了什么。
我们谈论它发生的原因,谈论各自的感受,以及今后避免的办法。
也许会有争吵、也许会有冲突,但是待事情解决之后,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心里没留下疙瘩。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他们跟成人本就不平等。
很多事情,都是大人拍板决定的,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03
我认识一位朋友,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却总觉得自己不幸福。
说起父母都是怨,他怨父母对兄弟姐妹偏心,怨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错怪,也怨父母的独断专行。
往小了说,积下的是怨,往大了说,那就是恨。
虽然看上去埋怨的是父母,但真正耽误的却是自己。
如果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冤不能伸、忿不能平、被拒绝没有理由的养育之中,那么长大之后,这些统统就会化为职场里、婚姻中无尽的委屈。
而发脾气之后的沟通和复盘,才是所有教育的终点,也是所有关系修复的起点。
拿女儿在小表弟生日宴上发脾气举例。
虽然整个后半程她都恢复了正常的快乐状态,好似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但晚上,她临睡前,我还是坐到床边跟她说:
“我们需要聊聊小表弟今天生日会上的事。”
“我不想说”,女儿直接盖住头。(其实这就说明,在孩子心中,这件事还是一个心结)
“我能拉着你的手吗?”
“不能。”
“我能握着你的脚吗?”
“不能。”
“我能摸着你的鼻子吗?”
“不能。”终于是有了一丝笑意。
“那我能抓着哪呢?”
“你可以握一个手指。”她从被子里探出头来,伸出食指给我。
“妈妈之前没有跟你说过,谁过生日谁就是寿星,他才有寿星该拥有的一切特权,我应该先告诉你的。
他有权利邀请别人跟他一起做这件事,但是我们不能喧宾夺主,那就是抢了他的权利,你过生日的时候,也不想被别人抢走这些事对吗?”
女儿点头,说:“我不应该那么做。”
“你觉得你还希望自己没做过什么吗?”我问。
“我不知道。”
“当你用那种声音、跺着脚跟妈妈说话时,我感觉你不尊重我。”
她低下头:“对不起,妈妈。”
“你跟我道歉之后,我感觉你尊重我许多了。那你觉得妈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吗?”
“我觉得你不该那么批评我,因为我也很想点蜡烛、吹蜡烛和许愿。”
然后我们讨论了等她过生日的时候她就可以做这些事,或者如果等不及明天我们可以假装她过生日,然后找些蜡烛来玩。
最后,女儿在无限憧憬中睡着了。
我知道,这才叫“过去了”。
04
捋一捋,其实做好这4个步骤,就能把发脾气时刻变成可教导的时刻。
▌等待情绪的平静
在谈论发生的事情之前,确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静。
你不能在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面前讲道理。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他的情绪脑在主导,理智脑早已退居二线,道理此时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大人也一样,当压力荷尔蒙充斥着你的身体时,你还没有准备好进行冷静、合乎逻辑的谈话。
说什么都不对的情况下,那就先什么也别说。
▌建立肢体接触
有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爱的触摸都会触发催产素的释放,而催产素会帮助身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
尽量在孩子发脾气之后抱抱他,或者牵牵手。
任何能够表明即便你们之间发生了冲突,但你仍然爱他的身体接触都可以。
▌交流和倾听
这时候的交流一定是双向的,不是大人一味地说教、推卸责任,你也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
可以问问孩子:“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并对他的感觉回应,让他知道你同情他的感受。
▌表达尽量保持中立
如果你一开始就站在道德高点准备一场审判,那我劝你不如直接放弃。
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试试改变自己的语气和措辞。
◆用“我”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说话的语气没有尊重你时,你可以说,“当你用那种语气说话时,我觉得你不尊重我。”而不是“你太无礼、太没教养了。”
◆只描述实际情况,避免带情绪。
比如:“你跺着脚,交叉着胳膊,大喊大叫。”而不是说“你像个无赖、泼皮。”
◆描述事实,但是不含指责。
比如“我看见你午饭之后又打开iPad,我们约好了只在上午看一会儿动画片。”而不是“我不是告诉你不要玩iPad了吗,你还玩?”
每次孩子与我们发生冲突,就像在心灵上出现了一个小伤口。
而我们复盘、沟通的过程,就像是在清创。
会很痛、会很难,但只有这样,把委屈、伤心、失望、怨恨统统清理出去,我们的伤口才不会感染、不会留疤,我们的心灵才会依然是一片净土。
同理,也适用于夫妻关系,朋友关系。
所有的悲伤都该有尽头,所有的委屈都该有出口,所有的底线都该有理由,所有孩子的眼泪都不该白流。
发布时间:2019-01-17 16:27
上述文字是💠《孩子发完脾气后,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爷爷突然变得悠闲起来,每天在家里鼓捣,一张蛇皮,一节竹筒,还有几根丝线。神情专注,小心翼翼。 在这之前,爷爷每天忙得很。 爷爷是老村长。 前几年,爷爷每天东家进,西家...
我的家虽然很平凡,但在平凡中显得那么的不平凡。 我的家里有五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当然也少不了我。我的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四面环山,虽然生活过得平平淡淡,但...
翻开将近三十的旧作《望女成凤》,心里有无限的感概。女儿早已长大成人成家了,我和妻子当年那种望女成凤的愿望应该讲是实现了,但是,留给我们那个时代的烙印却是深刻的 去年...
整整二十年了,你们已经不再是需要拥抱的小孩. 整整二十年了,你们已经长大,我,老了. 人老了都要自动靠边站,我已自觉地站到一边. 二十年前,你三岁,他四岁,我十三. 那些你...
认识她的时候是从照片开始的,很美丽。当时我在中学代课,长得一般,但倍精神,二十出头,正是青春萌动的时期。几个姐姐忙着给我介绍对象,在等她的过程中我去看了一位,也是...
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开始想家了,因为家中有他还有她。 离开家的那天早晨下了很大的雪,他帮我拉着行李箱,她叮嘱着我照顾好自己,他和她一直把我送上出租车。出租车启...
编辑荐: 我终究没有成为最后一个守候者,满目疮痍的老家继续衰败,而杂草更加嚣张。作为一个不肖子孙,对你的怀念就是一种忏悔。 胡豆已经结夹,豌豆花谢了,牛皮菜绿得正好...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选择以秋色,秋景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悲寂之情。比如,杜甫有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与此同时它们也...
外孙9个月了,与前几个月相比,似乎长大了许多。虽然还不会开口说话、自己走路,但无论是行动能力,还是对外界的感知以及和他人的交流,都更象一个大孩子。难怪女儿惊呼:一不...
儿时的夏夜梦里,一直有一个满院子的花,我在花中不停奔跑,听雨清脆地叩击着窗台,梦里的情节一直萦绕在脑海,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待清醒时,却再也抓不住...... 我总是努力...
平时看的电影不多,也没学过专业的影评,所以姑且把我这个普通观众的最直观感觉说出来吧!整体感觉还是很好的,该片把每个家庭生活镜头都拍得入情入理,通俗易懂而又值得深思,...
重阳节,对于从小在乡下长大的我来说,除了从儿时朗朗上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首古诗中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之外,其他一概不详。 直到后来,离开家乡入城谋生,才慢慢地理解...
纵观族之宗谱,犹如国之史录。谱书,可知子孙多寡,能见一族兴衰。谱者,普也,列累朝簪缨依依如昨,编各派变衍隐隐若现;谱者,补也,天有缺女娲补之,地有缺架桥渡之,史有...
有人说,人的一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从生物的角度来说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礼上,认识你的人都来祭奠,你在社会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