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热点文章💠《赵国章:天之大》,很多网友都想阅读✨赵国章:天之大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题记:
——世间有无大爱?
人曰:问神。
——世间有无永恒?
神曰:母爱。
一
母爱深深,深几许?母爱博大,有多大?
没有人能给出定义,也无法给出定义。因为,母爱比天,是无可估量的!
上世纪1947年3月,年芳21岁的母亲嫁到赵家。由此,开启了她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艰难跋涉。1948年5月,她的长子出世,她的角色再度转换,上升为一个母亲。那是一个人荒马乱食不果腹荒诞封建的时代,父亲的母亲,我们的奶奶染上瘟疫早逝,父亲的弟弟尚且年幼,而父亲正值壮年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爷爷,是个不擅理家游手好闲的懒惰成性之人。为了养家糊口,父亲不得不出去给人打长工,留下在家的母亲除了忍饥挨饿,还得佣人一样,担负起一个家庭主妇的全部责任和义务,常常起五更睡半夜缝补浆洗,照顾一家老少的吃喝拉撒。到了1951年,我们的大姐二姐又相继出生,一边是三个懵懵懂懂的孩子,一边是穷困潦倒且又做不完的家务琐事。可以想象,母亲在那种被压得喘不过气的狭缝当中,是如何咬牙负重前行的。而且,毫无怨言,承担起长哥长嫂的职责,又搜肠刮肚张罗着,协助父亲,为他的唯一弟弟娶妻成家。一年后,父亲兄弟俩便一分为二各自立家开灶。在面对赡养祖父的问题上,作为长子的父亲,征求祖父的意见,也为了顾及弟弟家庭的和睦。二话不说应允承担了下来。而母亲也并没斤斤计较,或因家大口阔等为借口排斥推脱责任。
祖父患病之后,生活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又如雪上加霜陷入窘迫,父亲不惜东借西凑,然后独自陪祖父到郧阳城检查医治。随着病情的日渐加重,病入膏肓的祖父已无法正常饮食,母亲又义不容辞,一天三遍守候在烟熏火燎的药罐旁煎汤熬药。轮流和父亲侍奉在祖父床前达半年多时间,直至将祖父入土为安,并包揽全部费用。父亲是个百分百外冷内热心地良善之人,但他也是一个有话即说简单粗暴之人。当年,呈现给母亲的总是极其严肃冷酷,专横武断的一面,大男子主义甚嚣。稍不如意,便对母亲大发脾气开口便骂,若是还嘴,召之即来的就是肢体暴力。母亲每每无故遭遇暴风雨般的袭击后,只能忍气吞声,看看她一个个尚未成家或未成年的孩子们,一次次哭过、委屈过,又不得不擦擦眼泪,出入厅堂,打理家庭事务。熬更守夜缝缝补补,有母亲永远忙不完的活。母亲尽管目不识丁,但她懂得孝老敬亲的道理,更懂得维护夫权家庭家族利益需要。一贯沿袭着封建制“男尊女卑”的框架,恪尽职守规范要求自己,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亡从子的信条,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三从四德。
二
父母一共养育了三男四女七个孩子。吃食堂时期,生产队考虑母亲身体弱,子女多,特意安排她在食堂做饭。也就在那一年,母亲的第三个女儿因贫病交迫无钱医治,不幸夭折。被派往丹江出工差修水库的父亲,因放心不下一家老小,毅然卷起铺盖,连夜从丹江跋山涉水偷跑回家。母亲再次生下第四个姑娘的第三天,她的母亲,也就是我们的外婆,暴病身亡。这于产后弱不禁风的母亲而言,无疑又是当头一棒致命的打击。母亲36岁那年,家里正待筹备扒掉草房建瓦房,就在请工准备点火烧瓦的头一天晚上,她的次子(我)有幸降临人间。这对母亲而言,也算人生之大幸。面对家庭的处境,母亲无法躺在床上,享受刚刚临盆作为一个产妇应有的待遇,她不得不拖着产后羸弱的身体披挂上阵。锅上锅下忙前忙后料理一日三餐,为的是不能怠慢了请来的工匠。那次,营养不良的母亲因严重贫血晕倒,愚昧的父亲竟听信庸医的盅惑说“活见鬼”,捉住家里的一只公鸡放血,说是得用鸡血给母亲驱邪避鬼。天有不测风云,我五岁那年被墙倒屋塌,突遭劫难。其中,当场身亡两个和我同龄的堂妹。而奄奄一息的我是在母亲从头天黄昏到当晚整整一夜,十几个小时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奇迹般醒了过来。死里逃生,悲喜交加,这再次成了萦绕母亲一生念念不忘无法释怀的痛。几十年来,母亲不知有多少次忆起,无不如鲠在喉泪水直流。我想,这不是我的命有多大,朗朗乾坤之下,应归功于父母常施恩与人的造化,那是上天不忍心再伤害慈善博爱的二老,才让我拥有了新生。
靠工分吃饭的年月,母亲除了早出晚归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外,印象最深的是,中午晚上收工后,只要稍有多余的时间,母亲都会加工薅回一挑子猪草,或是趁机捡回一挑散落在集体地里的苞谷茬或麦茬,挑回家晒干,用以弥补做饭的柴火。或是避开众人的眼光,适时悄悄到庄稼地里,掐回一袋子一袋子蚕豆尖、芝麻叶、红薯叶回家捞水再按进大缸焐成酸菜,人猪同吃。常听母亲说,拎一篮子红薯叶到河里去淘,黑黝黝的水能顺河流下好几里。若是家里来客,尽管贫穷限制了想象,贤淑亲和的母亲就算倾其所有,也得端上四个拿得出手的菜招待客人。母亲从不上桌陪客,似乎是我们家的惯例,菜是母亲亲手烹饪,但她好像无权品尝享用,哪怕仅仅是一筷子。每有客人吃剩下些菜,母亲总是心痛的匀给我们吃。粮食,对于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是极其珍贵和有限的。无论做米饭还是面条,少不了搭配进去大量的红薯、南瓜、萝卜或是芝麻叶、红薯叶、萝卜缨之类的副食,恰恰是这些副食成了母亲习以为常填饱肚子的主食。母亲说;“嗯、嗯,我喜欢吃酸菜红薯南瓜。”其实,这都是母亲善意的谎言,想吃到一碗纯正的白米细面,对母亲来说,那是多么奢望的事情!但她要把最好最精致的,留给操心劳累的父亲和她的众多儿女。即便如此,只要有叫花子上门,母亲纵使自己不吃,也得打发给上门乞讨的叫花子一碗。母亲说;“在这些人面前,遇着了,莫吵莫撵说话和气点,有了就给一点。哪怕送一碗水、半碗饭,那叫积福积德。”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都是按人头,每人五个鸡蛋。而我在一顿狼吞虎咽吃完之后,改天放学回家仍然会吃到平时并不鲜见的煮鸡蛋。后来,我才知道,属于母亲的五个鸡蛋,她压根就没舍得全部吃完。正长身体的我们喜欢吃零食,每隔一段时间,母亲都会炒一些芝麻、黄豆、苞谷、豌豆之类的熟食装起来,让我们放学回家抓着吃。每每遇到天气下雨农活稍微清闲,母亲就会抓两把过年炼油的猪油渣,混合着剁进去的萝卜、酸菜、或是洋槐花,变着法给我们包饺子改善生活。为不让人发现,晚上把偷摘回的蚕豆、豌豆角煮熟,让我们在家摸黑悄悄吃。还有,为确保粮食和柴火的宽裕,连续好几年,母亲都会在麦收时节或入秋以后,只身前往临近的丹江口,住进三十里外她的娘家大沟乡,捡麦子,割柴、溜红薯。以此,减轻家人生活的压力。母亲含辛茹苦劳累奔波的场景,我没有全部在场,但我完全想象得到,她流了多少汗多少泪,无法斗量。但我知道,她的汗,她的泪,她的心血,不遗余力毫无保留早已倾注给了家庭和她的儿女身上。
几十年来,心细如发的母亲,对她每一个儿女的生日都牢记在心。每一个儿女成家立业,遇到大事小事,她无不是牵肠挂肚,反复念叨。虽然,年事已高的她心有余,帮不上什么大忙。
三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父亲的弟媳,也就是我们的小妈,患上不治之症,卧床不起。当时,她的四个孩子均还年幼,母亲再次承担起了作为长嫂、长辈应尽的责任。每天得精心为弟媳调理饮食,帮她洗脸梳头。再忙再累,若有亲邻四舍上门看望就得帮忙做饭,有时甚至还得 帮着给他们一家人做饭。直到小妈去世后,母亲总是心疼,絮絮叨叨念及侄男侄女年幼可怜。大约三年时间,一家孩子大人的衣服被子缝补洗浆,几乎也由母亲包揽了下来。尤其是十冬腊月年关来临,每次收拾两篮子衣裳挑下河去,坐在石头上,一洗就是大半天。我可以想见,冰凉刺骨的河水,母亲是如何一次次忍受的。也可以想像,母亲那一腔热血,是需要何等的信念去支撑。问心无愧,大爱无言。母爱是可以延伸的。从内到外一旦延伸出去,是一种超越,更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母亲用她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一个传统良家妇女,所具备的真善美,道与德的内涵。
母亲73岁那年夏天,臀部被摔成重度骨折。因年事已高,医生断言,将无法再自理或行走自如。经治疗两个多月后,母亲奇迹般甩掉拐棍,走路竟和常人无异,连医生都叹服。2010年10月,母亲患病住院,被两度复查确诊为肺癌。那时,我感觉自己头上的天浑然坍塌,每有别人问起,我都无法抑制自己脆弱的情感。冷静下来后,经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奇迹再次出现,母亲和我们共同从癌魔的阴影中走了出来。2013年7月30号,母亲昏迷入院,医生会诊后直言,“有来无回,准备料理后事吧”!我手拿薄如蝉翼的“病危通知书”,感觉分明就是一张沉甸甸的“死亡判决书。”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人,更应如此!万念俱灰中,我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祈祷着,抱着侥幸的心理,大胆启用了五支价格高昂顶级的进口“泰能”混合另一种售价不菲的进口药物,静脉注入母亲体内。用医生的话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权当一试,成败,得靠自己的造化。”出乎预料的是,心诚则灵,母亲在特殊药物的作用下,渐渐睁开眼睛安之若素,又一次从死亡线上走了过来。同年11月15日上午,一贯端庄讲究的高龄母亲,把自己收拾整洁后,和往常一样又外出散步。行至东风大道路口,不慎摔下两米多高的红绿灯大坑。所幸,及时得救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再次安然无恙。
四
2016年农历5月25日凌晨两点,安睡的母亲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胸口郁闷,随之慢慢陷入昏迷状态。当时,就在重度昏迷的十分钟之前,母亲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给出了预言。我也预感到了,母亲这次必是大限已至,即使送医也无力回天。顺其自然,寿终正寝。告慰她老人家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她在儿孙绕膝的拥戴中,平静安详走完她88年最后的人生。
纵观母亲的一生,阅人无数,饱尝过辛酸坎坷,体验过大悲大喜,她一一见证了17个孙辈的出生、成长、成家立业。晚年中的她,尽管一次次游走于鬼门关前,一次次和死神较量,仍能化险为夷,在四世同堂的氛围中,其乐融融颐养天年。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孝顺,而是母亲任劳任怨慈悲为怀奉献一生,修得的善报福报,更是上天赐给母亲最大的恩泽和褒奖。
天之大,爱无边。母亲是一本书,一本厚重的书。仅用一篇浅薄的文字,岂能详尽解读?需要我从细微之处,一字字一句句去品味揣度!
作者简介:
赵国章,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60年代出生,2005年2010年8月因南水北调移民仙桃市,现定居十堰。
发布时间:2023-06-28 14:01
上述文字是💠《赵国章:天之大》✨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