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我来过,世界我走过
120年前,也就是1898年的11月9日,浙江省石门镇,一户姓丰的人家迎来第一个男丁。
在他之前,丰家已经有了6个女儿,父母格外疼爱他,取名为丰仁,小名为慈玉,希望他心怀慈悲、温润如玉。
丰家在当地是书香门第,父亲是清朝最后一科的进士,在当地也办有私塾。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丁,他在父慈母爱姐姐疼的环境中长大,6岁时便早早的进入了父亲的私塾。
跟着父亲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千家诗》,但除了诗文,他还对诗中的木版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临摹开始,他将书中的画作都都模仿着描了很多遍。再后来,他又为同学画像,甚至为孔子画像,都是惟妙惟肖。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一次偶遇,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17岁那年,他进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在学校的头两年,他成绩很好,经常得第一名。
但这一切都在遇到李叔同先生的绘画课后,发生了变化。
他比少年时对绘画更着魔了,甚至着魔到其自己的教育专业都不去上了。
而他的努力和进步,让眼界很高的李叔同都大为称赞,“我在所教的学生当中,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快速的进步。”
这不仅让丰子恺大受鼓舞,还让他第一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绘画。
这种抉择和取舍,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因为在学校,他主修的非绘画,而且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特别是西洋画的水平,只能称作业余。
但丰子恺却没有犹豫,他说“我的心犹似暮春的柳絮,随了机缘与风向而乱走,全部抱定自己的主见。”
都说,选择比努力重要,但如果你能坚定的选择,再加上坚定的努力,能够改变的又何止自己。
他在学校剩余的时光里,潜心学画,又在毕业后卖掉祖宅一栋,赴日本学画数月。
在日本,他又被竹久梦二的画风所感染,开始尝试使用洗练的技法和浅白易懂的笔触,逐步形成了自己作画的风格。
归国后,他常常边读古诗边结合里面的意境来作画,但人物却都是穿大褂的现代人。
画作一出,就很受欢迎,特别是《文学周报》主编郑振铎,主动向丰子恺索画,并以“漫画”作为版面的标题。
从此中国开始有了“漫画”这名称。
而作为创始人,丰子恺经过少年时的一次偶遇、西湖边的一次转弯、跨越重洋的一次短暂留学,就一不小心开创了前无来者的方向。
像老人一样思考,像儿童一样娱乐
丰子恺是家中独子,又年纪最小,自然是被百般宠爱。而被爱沐浴大的人,看待事物的眼光总流露着温柔和悲悯。
这种特质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更体现在他对待孩子的态度上。
丰子恺曾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而他的艺术就通过儿童的视角,展现出他独有的温柔与童真。
因此,在他的笔下,孩子是出现最多的,而且不再是简单呆板的胖娃娃,而是“人间最富灵气的”一种。
他的用笔永远简单,特别在孩子身上更是淋漓尽致,几乎没有过多的颜色和笔墨。
他画尽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懵懂、稚拙等多面的神采。
因为热爱孩子,所以他提倡成人们都得保持一点“童心”,也都要去维护孩子的“童真”。
他十分讨厌传统教育中,成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认为这是束缚孩子活泼的天性。
他说“往往一般大人称赞孩子的懂礼貌、会储钱、不好动,说,‘这真是好孩子!’我只觉得这同弄猴子一样,把自己的孩子当作猴子,不是人世间最悲惨的现象么?”
而在他的笔下,常常用寥寥数笔画出了教育问题。
他认为“教养孩子的方法很简便。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
而让孩子就做个孩子,也是他作为父亲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他从不刻意为子女筹划人生,孩子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从不干涉,但是会细心体察孩子的性格爱好。
他经常与孩子们一起搭积木,“乘火车”,教他们唱儿歌。
他说:
“他们笑了,我觉得比我自己笑还开心;
他们哭了,我觉得比我自己哭还伤心……
由于这种爱和亲近,我才常常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3子4女皆学有所成,在各个领域成就斐然。
如今先生已经去了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画作,放到今天,依旧触目惊心。
父母的焦虑中,起跑线的比拼已经到了学前教育,有的孩子优秀的“无法直视”,有的孩子直接被击垮,扪心自问,这真是好的教育么。
丰子恺少年丧父,但恩师李叔同,无疑在他的生命里充当了父亲的角色。
在第一师范求学时,因为难以忍受学校繁复约束的校规,年轻气盛的丰子恺当众与训育主任发生了口角,甚至还厮打起来。
殴打老师,这放到任何时候,都是大不敬的行为。
学校当即开会,研究是否要上报教育厅,开除丰子恺学籍。
其他老师要么支持,要么沉默,但一向严厉的李叔同却开口了,他同意严惩学生殴打老师的行为,但也指出老师也有教育不当之处。
再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如果因为一件可以改正的事,就牺牲掉一个学生的未来,有失本分。
在他的力争下,最后丰子恺被记了大过,而不是退学。
会后,李叔同又亲自带他登门向训育主任赔礼道歉,并告诉他“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
先做人、再做事,恩师的话牢牢的刻在丰子恺心里,而恩师的为人更是成为他一生的信仰。
他说“因为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们的感情,折服了我们的心。他从来不骂人,从来不责备人,态度谦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样。”
李叔同39岁时落发出家,法名弘一。这对丰子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恩师出家10年后,也是他30岁时,他也皈依佛法,法名“婴行”。
也是在这一年,他画了50幅主题为“戒杀”的作品,以祝贺恩师50岁寿辰。
后来在弘一法师的提议下,戒杀改为“护生”,“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
从此护生成为他一生的信仰。
10年后,也就是1939年,他在颠沛流离的路上,他如约的完成了《护生画集》的第二集。
这个画集,与他这个时期的创作,与国破山河在的杀戮,截然相反。
画集里,处处是恬静,是祥和。他想透过画笔告诉国人,无论多艰难也别放弃希望,希望就在不远的将来。
收到画集的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
“朽人70岁时,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70幅;
80岁时,作第四集共80幅;
90岁时,作第五集,共90幅;
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
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
收到恩师之函,丰子恺回信:“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从此,丰子恺谨记李叔同的嘱托,每过10年他就续绘一集《护生画集》,弘一法师圆寂后,他的画集仍不辍,风雨不断。
1973年,已经75岁高龄,且在动荡中因批斗肺部感染的丰子恺,利用在家休养的时机,提前5年开始了,《护生画集》最后一集的创作。
但当这一集真正出版时,他本人已在前一年去世。
可是,他用一生践行了对老师的感恩与尊敬,践行了护生的信念与追求,留下了一幅幅让人安静、向往的画面。
俞平伯看他的作品感慨说:“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
在风雨中活的像个大人,
在阳光下活的像个孩子
虽然父亲陪伴丰子恺的时间不长,却身体力行的交会了他很多处世的道理。
父亲是清朝最后一科的进士,但却未能出仕。
中了举却不能步入仕途,这恐怕是那个时代读书人最大的失落。
但伤心之余,他却不颓废,他仍是像以往一样,重视诗酒生活。
丰子恺曾回忆道:
“父亲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
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
这些回忆,最终让丰子恺总结为16个字,“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在抗战的飘摇中,他被迫带着一家老小十几口人逃难,但一路上流离失所灾民和哀鸿遍地的惨象,都让丰子恺一次次提起画笔,描绘华夏大地上的触目惊心。
他的笔下,一条小狗吊着小主人的腿,头上是炸弹,脚下是鲜血。
他的笔下,是无头图,“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中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
而在动荡的十年,他被批斗,下放改造,可以说摧残身心,但他的心态却很豁达。
女儿来看他,看到70岁高龄的老父亲在田间,佝偻着腰、颤颤巍巍、步履蹒跚的样子,忍不住落泪。
丰子恺反倒安慰她说,别人见他年纪大了,才安排这种不太重活儿给他。
当年,私塾先生为他改名“子恺”,寓意是让他一生顺遂。
但愿望终究是愿望,丰子恺的一生,少年时经历丧父,中年时又遇到战乱,晚年时又遇到动荡,可以说一生坎坷。
但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始终抬头看到了月亮。
1975年9月15日,一代大师丰子恺因为肺癌去世。
但他一生用笔留下的画作和文字,却永远留在了人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就像朱自清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小诗,带核儿的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谢谢你,愿意给我们留下这些落英缤纷与芳草鲜美,留下这些善良与温情,也留下了做人的道理“在风雨中像个大人,在阳光下像个孩子。”
发布时间:2019-01-29 04:48
上述文字是💠《丰子恺:高级的成熟,是保持一份童真》✨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并非是两手空空,而是捏了一张生命的借记卡。这张卡是风做的,是空气做的,透明、无形,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拂动着我们的羽毛。 在你的亲人还没有为你写下...
不强求、放开手、向前走 有人说:人这一生的烦恼不过九个字,想不开、放不下、忘不了。 心之所以会觉得累,不过是因为执念在作祟。 得不到的,偏要强求;留不住的,不舍放手;已...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苏轼,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一生风雨,过眼云烟,我行我素,泰然处之。 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林语堂曾说,...
归零,是一种挑战自我的睿智,是一种胸怀若谷的大度,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搏取。 归零,是破茧而出的蝴蝶告别昔日的束缚,开始了崭新的生命; 归零,是冉冉而起的红日告别了黑暗...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几个很特别的人,就比如你。或许只是纯粹的精神寄托,或许不能被单纯的划归为朋友,因为你所倾注的关爱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限,可又不能升华为爱...
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会说话的人,使人如沐春风。 常有人认为风水好坏决定人生命运。 其实,何必外求风水,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01 言为心声。 苏轼在杭州的时候,结识了高僧...
...
以前,村里有个习俗,每当柿子成熟的季节,村民不会把柿子全都摘光,总会留下几颗柿子在树上,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村里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柿子熟了一定会留下一些在树上,...
晚上朋友约我出去走走。我问她:今天是什么日子?她说:你看看天,月光如此美妙,你都待在屋里半个月了,该出去晒晒月亮了。 晒月亮?月亮怎么可以晒呢?月亮不是用来赏的吗?...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是这般遥不可及,粉黛如你,凝眸似我,相离一咫尺,生生两不见。落花无情,流水有意,夜阑尽处,我深深沉沦其中。 君说“万般无奈把君怨”,文卓夜奔,...
01 在唐代,一位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吗? 禅师回答:用功。 僧人问:如何用功? 禅师回答: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僧人不解:世人都是吃饭睡觉,怎么算是用功?...
也许你还不太了解这个「举世欢腾,普天同庆」的节日到底是什么来头?以及具体的背景?这个节日的主角是:耶稣—祂关乎整个人类的历史。仅仅这一点,就有必要作为一个基本常识...
喜欢安静,安静的午后,安静的一个人,走在时光的身后,偷偷翻看着每张被定格的影子,泛着黄,却又那么的清晰。像是在眼前,伸手,又只会戳破仅有的梦境。 题记。 在我眼里,四...
真正厉害的人是能担得起责任,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我哪懂什么坚强,全靠死撑。听到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励志,没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死撑死扛死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