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看来此论未免欠妥。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诗境浅说》)
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构思巧妙。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渡远,是远渡的倒写。来从,是来作之意。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这两句都是用鲜明的形象作比,描绘太空的迷人景致,表现出诗人的丰富想象力。对于月下飞天镜一句,有人解释说:月亮映入江水,好象从空中飞下的明镜。这种训释,似乎失于确当。月下飞天镜,诗意异常明显。即月亮从太空运转而下,就好象从天上飞下的明镜。这里并无月亮映入江水之意。辛弃疾词写道: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他把月亮比作从天上飞下的明镜,与李白诗意完全相同。俞陛云说:五六句写江中所见,以天镜喻月之光明。以海楼喻云之奇特,惟江天高旷,故所见如此。若在院宇中观云月,无此状也。(同上)见解非同凡响,不失为的评。
最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俩句,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李白五岁后至二十五岁之前,都是在蜀度过的。他酷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对故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诗人突然别离家乡到异地远游,自然会产生惜别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离情别绪吧。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总之,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①,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②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③去,萧萧班马鸣。
名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译文:
苍山翠岭横卧北城外,清澈的河水环绕东城流。此地一为别,你将如蓬草孤独行万里。游子的行踪似天上浮云,落日难留,纵有深深情谊。挥手告别,你我各奔东西。萧萧长呜,马匹也怨别离。
注释:
①郭:外城。
②一:助词,加强语气。孤蓬:蓬草遇风吹散,飞转无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征:征途。
③兹:此,现在。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
写作背景: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作。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简析: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开头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慕。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客心洗流水一句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见《列子·汤问》);馀响入霜钟一句也用了典,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之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容洞箫的余音。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在一个有着许多动人传说的地方夜泊,很自然地会发出许多的联想。山水胜地的文化积淀往往比山水的美自身,更为动人。它常常把人带进一种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时候,眼前的秀丽景色,便跨越时间的阻隔而进入历史,今与古,便衔接起来了。牛渚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历史魅力的地方。它是一个兵家要地,周瑜曾屯兵于此。东晋的镇西将军谢尚,亦曾镇此。
谢尚是谢鲲的儿子,鲲是东晋名士,以放纵不羁,善饮酒而名显一时。谢尚又是谢安的族兄,安是那位围棋间打败苻坚数十万大军的风流儒雅的宰相。谢氏一族,后来还出了谢灵运、谢惠连、谢。这个家族中许多成员,都是李白崇拜的对象。在李白的诗里,多处提到谢尚、谢安、谢灵运、谢。现在,他来到了有过谢尚踪迹的牛渚,积存于心中的仰慕之情自然便涌上心头,怀古与叹今,一时融通在这秋夜的静静的江上。
诗的一开头,便写出这江上的宁静明净。有牛渚即采石矶的秀丽身影,不是黑夜,是在月色朗照之下,天上一点云彩也没有。有月下的静静的长江。这是一个暂时除去尘嚣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登舟而望月。最容易引发的,当然就是融通古今的情思了。他想起了什么呢?他想起了谢尚。
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镇西谢尚,时镇牛渚,乘秋佳风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虎(袁宏小字虎)在运租船中讽咏,声既清会,辞文藻拔,非尚所曾闻,遂往听之,乃遣问讯。答曰:乃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佳其率有兴致,即遣要迎,谈话申旦。自此名誉日茂。谢尚从贫寒中识拔袁宏这样一个爱才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他还有我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不一时的诗句,也记这件事。在这秋月下的采石矶前的舟中,他想起了谢尚。但这怀古的一缕情思,旋又为现实中的失望所代替。袁宏有那样的机遇,为谢尚所识拔,而自己则没有。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正是这望秋月而思古人所带来的一声轻轻的叹息。自己虽有旷世才华,却没有人能够赏识。谢尚远矣,古虽有之,于今则无!故忆为空忆。这空忆谢将军,实在是含有难以言说的惆怅的。
诗的结尾是这惆怅情怀的无限延续。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明日又是旅途,匆匆过客,有如人生;秋是时间流驶的见证,故自古有悲秋之主题,此纷纷落之枫叶,正是人生匆匆的叹息。
李白诗,常常大开大合,直泻而下,象这样寓含无尽情思,蕴而不露的诗,是很特出的。这或者与牛渚秋夜的那种蕴含深厚文化积淀的特定氛围有关吧!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②。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③。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④。
[注释]
①这两句说,国家残破,山河未改,春光依旧,来到长安,但草木深深,自生自长,景象凄惨。
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花春鸟平时虽使人喜爱,现在我正为了国家残破和家人离散而伤感,看见春花烂漫,反而使我流泪;听见众鸟和鸣,反而使人惊心。
③连三月:指从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战争不绝。作者在沦陷区经过两个春天。抵万金:比喻十分难得。
④白头:白发。搔:抓。人在苦闷时往往抓头,甚至扯乱头发。浑:简直。这两句说白发越搔越少,简直将不能插簪子了。古人留长发,在头顶挽成髻,插上簪子和冠连接起来。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
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
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
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
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赏析]
安史之乱后,山河依旧而国事全非,草木深密而人烟稀少。春天花开鸟鸣,原本应使人感到愉悦,但目前国家正遭丧乱,满目疮痍,家人流离分散,睹此春景,只能使人愈增悲怀,闻此鸟声,也只能使人愈添愁思。战火一直在延续,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家书难通,获得一封家书,真抵得上万两黄金。看看自己稀疏的白发,简直插不上发簪了。
安史之乱带给杜甫的伤痛是巨大的。国既残破,家亦不存,诗人把国事、家事书于一诗之中,思家心切,正是爱国情深;感家流离,正是哀国残破。全诗写得情景交融,意在言外,是杜甫五律中的代表作。
发布时间:2023-04-06 16:46
上述文字是💠《《唐诗三百首》--五言律诗3》✨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
缥缈危楼紫翠间。 良辰乐事古难全。 感时怀旧独凄然。 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 不知来岁与谁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 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 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 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 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 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 乃言本蜀士,世...
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 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
卜算子春思 作者:姑苏沧浪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八日 笑靥敛梅香,芳韵盈春梦。 一缕东风暖远怀,欲叹相思纵。 新岁老枝孤,佳节清愁重。 满目韶光作弄人,惟有牵心懂。 [责任编...
波声拍枕长淮晓。 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 酒味多於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 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斜斜细雨润苗疆 翠河杨柳迎风忙 五峰花香引蝶舞 农家喜种五谷粮 豪门不晓山村愁 书记却知百姓忙 天公昨夜送喜雨 金秋定会硕果香 【责任编辑:男人树】...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皇皇。 借令不幸贱且死,後日犹为班与扬。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 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 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 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至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