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 > 古词风韵 >

⭐房中曲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房中曲》,很多网友都想阅读✨房中曲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⑴房中曲:乐府曲名。《旧唐书·音乐志》:“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

⑵蔷薇:落叶灌木,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幽素:幽寂,寂静。

⑶翠带:指蔷薇的绿色枝蔓。花钱:花冠细如钱状。

⑷娇郎:诗人自指。

⑸抱日:形容白天痴情悼亡。

⑹龙宫石: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以示遗物之可珍。

⑺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⑻玉簟(diàn):光洁如玉的竹席。柔肤:指王氏的玉体。

⑼蒙罗碧:罩着碧绿的罗衾。

⑽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⑾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⑿檗(bò):即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常以喻人的心苦。

⒀天池:一作“天地”。天地翻:指巨大的变故。

这是一首明确被指认为的悼亡诗,是李商隐悼念其亡妻王氏的诗。大中五年(851年)春夏间王氏病重至死,李商隐罢官归京时竟未见爱妻最后一面,房中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哀悼之情中致以身世之慨,沉痛感人。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蔷薇枝条细长柔软,有如绿色的衣带,圆圆的小花又有如衣带上的钱纹;素淡的花朵混动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正在哭泣流泪一般,给人幽冷之感。除幕归来,但见往日非常逗人喜爱的蔷薇,如今也和自己一样无精打彩,流淌泪珠,凄凄楚楚,打迭不起精神来。爱妻亡故,诗人把自己哀愁的情感,无意中移到庭院的蔷薇,使本无情感的花朵也染上了哀伤的色彩,创造出一种凄怆悲凉的氛围。再说,蔷薇细长柔嫩的枝条,也使诗人联想起王氏织有钱纹的绿色衣带,使他仿佛又见到王氏的倩影丽姿。然而,妻已亡故,庭院的景物只能加深他的悲哀。首句“泣幽素”三字,已为全篇定下凄凉冷艳的基调。“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首两句帘外,这两句由帘外写到帘内,由花而人。日高帘卷,娇儿幼小无知,还不懂得失母之哀,只是无忧无虑地抱枕而眠。诗人《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有“失母凤雏痴”,也以“痴”状小儿失母的无知。此诗“痴”字后缀以“若云”——像云雾一样迷离恍惚,更见小儿的不懂事。这里,以小儿的不能为大人分忧加倍写出大人之忧,这种写法,与韦应物悼亡诗《出还》所云“幼女复何知,时来庭下戏”同一机杼。首二句以素花同愁渲染,次二句以娇郎无知反衬,一帘外一帘内,从不同角度写出妻亡之悲。

  次四句写内室的枕、簟。人亡物在,睹物生悲。“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龙宫石,传说为龙女所有。诗人《西溪》:“凤女弹瑶瑟。”诗人极爱妻子,故以龙女或凤女加以比拟。“秋色”,形容女子明亮的眸子。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此诗“割”字似受其影响,且更生新。枕石如明眸,比喻亦新奇。睹枕如见亡妻双眸,炯炯明亮,含情脉脉,仿佛正在和自己交流情感,仿佛正在用眼神说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诗人不能不倍感凄怆伤怀。“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簟席上已不见王氏的玉体,只有一床翠绿的罗衾在上而已。可以想见,孤灯长夜,诗人多少次在梦中与王氏相见,“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来夜》”(《正月崇让宅》),不仅与她留下的余香共语,而且仿佛听见她的歌声。然而一梦醒来,玉簟罗碧依旧,伊人已杳,孤独凄凉,何其难堪。这四句,一得一失,得非真得,失为真失,以非真得衬真失,更见惨痛。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想起前年春天,当时王氏一语未出,脸已带悲辛之容,现在看来,并非事出无原,原来她那时已经预感将不久于人世,自己却是那样粗心,竟然没能觉察出来。今日忆及前事,真是后悔莫及。徐幕归来,人已不见,但睹伊人平日喜爱的锦瑟而已。“长”,久;“锦瑟”之长,正见人生之短、王氏年寿之短,见瑟思人,愈感铭骨悲痛。此四句一昔一今,一人一物,写昔事更见今情的悲怆,物长在而人已亡更见感伤。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蘖。”“涧底松”,语出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以涧底松喻有才能而地位低下、困穷的士人。李商隐浮沉仕途,一生坷坎,故亦有此叹。黄蘖味苦,古乐府常以双关手法,以黄蘖隐指苦,如:“黄蘖向春生,苦心随日长。”此诗“山头蘖”,有苦辛日长之意。这两句看似诗人自叹身世,实则仍与悼亡有关。诗人与王氏结婚十四年,伉俪情笃。王氏是李商隐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生活中最大的知己。李商隐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和打击,而王氏能相濡以沫,与之分忧,给诗人莫大的慰藉。商隐应试落第,王氏便捎信安慰他,故诗人有诗云:“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无题》)。如今王氏已不在人世,在险恶的人生道路中,又有谁能给他以温暖,又有谁能和他同济风雨!念及此,诗人就不能不感到来日苦多了。今日苦辛,明日更加苦辛,这一切都由王氏亡故所引起,写的虽然是己身的不幸,用意却在悼亡。最后两句,“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为设想之辞。汉乐府《上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天地翻”,极写其愁,此一;二,即使天翻地覆,亦不与君绝,反用《上邪》之意,真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现在是一死一生,将来在天国,或在来世,该会有相见的一天吧!不过,沧海桑田,宇宙茫茫,即使相逢,也不一定相识。归来“人不见”,将来“不相识”,将悲愁又翻进一层。钱良择评这两句说:“设必无之想,作必无之虑,哀悼之情,于此为极。”这四句一今日一明日,一现实一未来,明日、未来所设想的愁苦,无疑加深了今日现实的愁苦。明日未来为虚拟,今日现实为实写。人们在悲愁已极时常将希望寄于未来,寄于来世,在诗人看来,未来与来世无希望可言,真是愁绝。

  人亡物在,借物寄慨,在悼亡诗中很常见。潘岳《悼亡诗》云:“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沈约《悼亡》云:“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李商隐此诗也不例外,触物生情,最为感伤。但此诗和潘、沈二诗也有不同处。潘、沈二诗用笔直朴,颇有古风。此诗“玉簟”、“罗碧”等语,冷中有艳,意象鲜明。此诗的枕、簟与潘诗的“帏屏”、“翰墨”,沈诗的“帘屏”、“帷席”等都与各自的亡妻有关,但商隐不仅写了物,而且由枕联想到王氏的眼神(秋波),由簟写及王氏的体态(柔肤),亡妻的形象具体,历历在目,较潘、沈二诗似有情韵。结构上,“已不见”是其主旨,“泣幽素”定其基调。先空间后时间,空间则先室外后室内;时间则先眼前后往昔,接着又是眼前,最后写未来。全诗十六句,四句一转韵,为一节;每节悼亡的角度不尽相同,但相互关联、补充。如前所述,一节之中又有两层安排得极为巧妙的意思,或正或反,或得或失,或今或昔,或虚或实,以反写正,以得写失,以昔写今,以虚写实,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可按。

李商隐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冬天别离妻子远赴徐州,大中五年(851年)春末夏初间其妻子王氏病重。待李商隐离开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回到长安家中,妻子王氏已经亡故,卒前未能见面,作者心情格外悲伤,“柿叶翻时独悼亡”(《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于是写下《房中曲》这首感情沉挚深厚的悼亡诗。

  李商隐从小饱读诗书,雄心勃勃追求仕途功名,却屡遭挫败,最终只能沉沦幕僚,落魄穷愁。二十七岁娶王茂元之女为妻,当是时,正值晚唐政治上的“牛李党争”,李商隐曾是令狐楚的门客,令狐楚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曾聘他作幕僚,而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义山以令狐门人身份与王氏结亲,这一姻亲使他深深地陷入“牛李党争”的泥沼,成了“牛李党争”不幸的牺牲品。“李商隐的遭遇其实是悲剧性的,其悲剧不仅仅是因其身处末世,人生道路曲折,命运多舛,而且在于他志存高洁,但有时又不免沦于庸俗卑微,难免要通过攀附权贵以求仕途,这是他不愿意的,但又别无选择,这种内心矛盾,可以说一直煎熬着他的内心。他奋斗了一生,同时也痛苦了一生。李商隐性格柔弱,多情,痴情,重情;情感细腻而复杂。这种性格及情感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他的悲剧体验和悲情心态,他“深知身在情常在”,他的许多的诗都沉浸于浓重的伤情之中。妻子王氏逝去,逝前夫妇未能见最后一面,此时的李商隐可谓“穷蹇无路,落拓穷愁”。他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十四年,对于中年丧妻这一残酷的现实,李商隐毫无心理准备,满腔浓得化不开的愁苦与无法排解的思念于是化成了一篇篇和着血与泪的悼亡诗。《房中曲》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王氏的第一首悼亡诗。

发布时间:2021-08-26 21:16

上述文字是💠《房中曲》✨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咏春笋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

[古词风韵] - 2019-12-11 14:05:48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 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 宿绣屏、画船风定。 金凤响双槽...

[古词风韵] - 2022-10-09 21:31:48

登高阳山.古风

高阳天梯任我攀,壑涧花草带笑看。 莲花寺内听禅定,瑶池仙泉润肌颜。 刘秀峰对王莽寨,山顶洞有老年院。 满院鲜花鸟雀蹦,真想洞内做神仙。 初稿于,2012年春 高阳山原名温塘南...

[古词风韵] - 2019-08-18 14:37:33

宝剑篇

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淬绿水,鉴红云,五采焰起光氛氲。 背上铭为万年字,胸前点作七星文。 龟甲参差白虹色,辘轳宛转黄金饰。 骇犀中断宁方利,骏马群騑未拟直。...

[古词风韵] - 2023-04-05 16:54:04

【画堂春】题图

【画堂春】题图一谁与同行 娇眉深送横波飞,怕柔魂断江湄。碧波流转是相违,唱晚同谁? 犹记闲庭并坐,燕衔香月轻窥。当年羞涩赠青梅,梦影如斯! 【画堂春】题图二谁解思愁...

[古词风韵] - 2019-09-13 12:38:49

岁月感怀

五律《算流年》 (中华新韵) 岁月风云契,更深笔墨疏。 带晚花红日,销寒柳绿途。 鸟飞春觉尽,鸳戏水知孤。 坠落词心海,萧萧木叶浮。 七律《岁末感怀》 (平水韵) 远水思乡...

[古词风韵] - 2019-08-06 09:28:33

浪涛沙/浪淘沙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缆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

[古词风韵] - 2022-06-08 17:00:23

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

[古词风韵] - 2020-01-16 09:21:28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 数盏残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

[古词风韵] - 2022-03-09 20:40:08

襄阳寒食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

[古词风韵] - 2019-11-28 09:16:08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卷絮风头寒欲尽。 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 新酒又添残酒困。 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恼乱横波秋一寸。 斜阳只与黄昏近。 (横波秋 一作:层波...

[古词风韵] - 2020-01-10 08:44:08

过吴江有感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

[古词风韵] - 2022-05-11 04:50:51

画蝉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

[古词风韵] - 2020-08-18 15:20:33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

[古词风韵] - 2022-02-26 11:06:52

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古今多少苍茫事,前车历历未能忘。 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惶! 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 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古词风韵] - 2020-06-21 22:25:54

钓鱼湾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

[古词风韵] - 2019-12-02 09: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