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歌 > 古词风韵 >

⭐上汝州郡楼

最近网络热点文章💠《上汝州郡楼》,很多网友都想阅读✨上汝州郡楼的详细内容,芒果文学(www.mangowenxue.com)编辑精心收集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大家都能开心的阅读。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楼”则是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

  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言,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活;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没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动乱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诗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诗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发布时间:2021-04-22 23:31

上述文字是💠《上汝州郡楼》✨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

[古词风韵] - 2021-05-11 06:13:38

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 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 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皪添幽兴,芊绵动远情。 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 为感生成惠,心同葵藿倾。 孙顾,世次不详...

[古词风韵] - 2022-05-02 06:04:27

归雁

雁剪翅羽若飙花,翔飞轻捎情里沙; 留伫芳汀思倦鸟,月上柳梢轻抚耙。 农人把盏浅茗酒,醉意阑珊熏香茶; 不识田畴真面目,夜深人静伴幽遐。...

[古词风韵] - 2019-07-20 23:08:16

登禅定寺阁(一作登总持寺阁)

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 函谷青山外,昆池落日边。 东京杨柳陌,少别已经年。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

[古词风韵] - 2022-05-28 17:07:14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

[古词风韵] - 2019-11-21 20:08:14

应天长(林钟商)

残蝉渐绝。 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 风露凄清,正是登高时节。 东篱霜乍结。 绽金蕊、嫩香堪折。 聚宴处,落帽风流,未饶前哲。 把酒与君说。 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 休效牛山...

[古词风韵] - 2021-10-12 01:26:03

读《反腐倡廉蓝皮书》(4月21日)

...

[古词风韵] - 2019-09-09 10:51:36

醉红颜《夏凉文学杯》

初识相见前世缘, 轮回辗转碎缠绵。 倘恐圆月难逢意, 轻吻酌酒醉红颜。...

[古词风韵] - 2019-08-23 09:27:13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古词风韵] - 2019-11-28 14:18:29

朝中措·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声哗。 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

[古词风韵] - 2019-12-11 17:22:08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古词风韵] - 2019-12-10 08:25:23

咏史诗。成都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

[古词风韵] - 2022-08-09 15:25:48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 差以毫厘缪千里。 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

[古词风韵] - 2023-05-25 04:15:50

栽杉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 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 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 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 犹胜涧谷底,埋...

[古词风韵] - 2023-04-07 02:48:00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

[古词风韵] - 2023-04-17 02:55:56

秋日,心语朵朵

(一) 月下清流 银练飞下云端月, 秋风漫卷红尘雾。 青衫逍遥温春酒, 两盏清流暖薄暮。 (二) 阳春曲 三曲阳春度瑶琴, 一秋韶乐存余音。 残荷知暮不胜赋, 愧与兰芷作芳邻。...

[古词风韵] - 2019-09-03 08: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