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
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
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①星河:银河。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④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⑤微疴:小病。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4]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新秋夜寄诸弟》作于公元783年(唐建中四年),当时韦应物四十七岁,这年初夏,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诗人籍贯长安,原来又在中央任职,所以常和诸弟栖游共处;今虽升迁,但远在外郡,因而秋来十分思念诸弟,感秋而有此作。
发布时间:2020-06-13 02:33
上述文字是💠《新秋夜寄诸弟》✨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
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
天末山横,半空箫鼓,楼观高起。 指点栽成,东风满院,总是新桃李。 纶巾羽扇,一尊饮罢,目送断鸿千里。 揽清歌、余音不断,缥缈尚萦流水。 年来自笑无情,何事犹有,多情遗思...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 一作:长相映)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
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 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 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
吾闻上帝心,降命明且仁。 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 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 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腊雪不满地,膏雨不降春。 恻恻诏书下,半减麦与缗。 半租岂不薄,尚...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
檀槽碎响金丝拨。 露湿浔阳江上月。 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晚发。 画堂花入新声别。 红蕊调高弹未彻。 暗将深意语胶弦,长愿弦丝无断绝。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