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丘为,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⑴茅茨:茅屋。
⑵扣关:敲门。僮仆:指书童。
⑶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⑷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⑸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⑹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⑺黾勉:勉力,尽力。仰止:仰望,仰慕。
⑻“草色”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⑼“及兹”二句:及兹,来此。契,惬意。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一本无此二句。
⑽“虽无”二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⑾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⑿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一作“夫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诗是从所要寻访的这位隐者的栖身之所写起的。开首两句写隐者独居于深山绝顶之上的“一茅茨”之中,离山下有“三十里”之遥。这两句似在叙事,但实际上意在写这位隐者的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的不惮艰劳、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与首句“绝顶”相照应,点出了山势的陡峭高峻,也暗示出寻访者攀登之劳。三、四两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紧接着下两句是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既然不在,到哪儿去了呢?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乘柴车出游,到水边垂钓,正是一般隐逸之士闲适雅趣的生活。这里不是正面去写,而是借寻访者的推断写出,比直接对隐者的生活做铺排描写反觉灵活有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失望之心不能没有。但诗写至此,却突然宕了开去,“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由访人而变成问景,由失望而变得满足,由景仰隐者,而变得自己来领略隐者的情趣和生活,谁也不能说作者这次跋涉是入宝山而空返。“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故事出于《世说新语·任诞篇》,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起隐居在剡溪的好友戴安道,便立时登舟往访,经夜始至,及至门口又即便返回,人问其故,王子猷回答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人采用了这一典故,来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读诗至此,读者似乎遇到了一位绝不亚于隐者的高士。诗人访隐居友人,期遇而未遇;读者由诗人的未遇中,却不期遇而遇──遇到了一位胸怀旷达,习静喜幽,任性所之的高雅之士。而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一点。
发布时间:2020-01-11 23:39
上述文字是💠《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咸阳二三月。 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 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 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 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 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 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
昔日 昔日天地庄稼丰 满山遍野欢笑声 青年男女秋收忙 驮收牲畜如梭行 金色玉米串成串 洋芋个重半公斤 五谷杂粮样样有 圈里肥猪四百斤 庄稼收完秋耕地 土地整的笑盈盈 今日 今日田...
苍苍丁零塞。 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 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 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 曾以事凶奴。 但见沙场死。 谁怜塞上孤。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
壬辰年十月十五,身在青水以北大河以南,因近来所历之事,遂作此诗,以书胸愤。 来去匆匆为抚琴,青阳声色久靡音。 秃笔欲效丹青色,未得桃花一丈纯。 花开不见丛中客,花落难...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 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 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 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
水垢何曾相受。 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 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 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
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 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 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 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李白(701年-...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陈文述(1771~1843)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
中原行几日,今日才见山。 问山在何处,云在徐邳间。 邳州山,徐州水,项籍不还韩信死。 龙争虎斗不肯止,烟草漫漫青万里。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