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
作品赏析【注释】:四运:一年四季。溟涬:这里指元气。同科:同类。【简析】:汉乐府《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篇,是写太阳升落无穷而人生短促,希望乘着六龙成仙升天的。李白这首诗反驳这种论调,说太阳的运行是自然的,四时的变化是自然的,人是要死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根本否认六龙御日一类说法,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拟作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光彩。 诗凡三换韵,作者抒情言志也随着韵脚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古代神话讲,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又怎么能够与之同升共落?“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之徘徊,多么形象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有意提出问题,借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又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有力。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点题之处、核心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尤其值得思索。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是羲和那样的神吗?读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来了:“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断然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怀疑,投以嘲笑: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不仅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单单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照李白看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谈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诗人写大鹏:“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诗人写天马:“嘶青云,振绿发”,“腾昆仑,历西极”,“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跃天衢”(《天马歌》)。诗人所写的山是:“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诗人所写的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赠裴十四》)。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呢?读了《日出入行》,我们总算找到了理解诗人的钥匙──“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日出入行》“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他实际上用自己的诗篇否定了自己的行动。这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跳开了空泛的抒情,又规避了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互生发。诗中频频出现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而且那样具有论辩性和说服力。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王治芳)
发布时间:2019-12-08 13:35
上述文字是💠《日出入行》✨的美文内容,大家如想要阅读更多的短文学、文学名著、精品散文、诗歌等作品,请点击本站其他文章进行赏析。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芒果文学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进行举报,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 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 两凝伫。 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 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 遥想芳脸轻...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 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 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 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 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温庭筠...
东南江路旧知名,惆怅春深又独行。 新妇山头云半敛,女儿滩上月初明。 风前荡飏双飞蝶,花里间关百啭莺。 满目归心何处说,欹眠搔首不胜情。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
渔父饮,谁家去。 鱼蟹一时分付。 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
总辔登长路。 呜咽辞密亲。 借问子何之。 世网婴我身。 永叹遵北渚。 遗思结南津。 行行遂已远。 野途旷无人。 山泽纷纡余。 林薄杳阡眠。 虎啸深谷底。 鸡鸣高树巅。 哀风中夜流...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
荷韵二题 日月精华浴圣胎, 菡萏葳蕤俏九陔。 倩影虽然泥水出,千年美誉溢情怀。 天地柔情孕萃华,云岚雾露沁奇葩。 骚人非是伊独爱,只系清纯透心涯。 诗.图/向一...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征师 一作:征骑)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 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 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 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 打碎...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 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 惆怅相思迟暮。 记当日、朱阑共语。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断肠何必更残阳,...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 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 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 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不到峰前寺,空来渭上村。 此亭聊可喜,修径岂辞扪。 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 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 马困嘶青草,僧留荐晚飧。 我来秋日午,旱久石床温。 安得云如盖,能...
青山欲共高人语。 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 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 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